“医生,我上网查了这个药是治胃病的,我得的是胆结石,你是不是开错药了呀?”,刘女士焦急地向医生询问道。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李女士前几天因为肚子痛、恶心、医院急诊科看病,检查发现胆囊里有结石,出现肚子痛是因为她进食了油腻的食物后,结石胆囊壁引起了胆囊炎。
由于是初次发作,在进行了抗炎、止痛等治疗后,她的症状很快就好转了。
出院后医生建议她回家继续服用药物巩固治疗。回到家后,李女士无意间在网上看到有文章说:丙谷胺片是治疗胃病的药,而丙谷胺片正是目前她所吃药物的一种。医院去咨询医生,就有了上面的对话。
医生听了她的话后,详细解释道:“丙谷胺是一种胃药,但是它也有利胆的作用,所以也可以用于胆结石的辅助治疗。”
听了医生的解释,李女士恍然大悟:原来丙谷胺不仅能治疗胃病,而且有利胆的作用!
一、丙谷胺,一种逐渐被遗忘的胃药!
提到治疗胃病的药物,一般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奥美拉唑。
不可否认,奥美拉唑是一种用途广泛、疗效显著的抑酸药物,但很少有人知道,丙谷胺确是最早发现的一种抑酸药物。
丙谷胺,也叫做丙谷酰胺、二丙谷酰胺,它是最早发现的一种胃泌素拮抗剂。
顾名思义,它能够减少胃泌素的分泌。而胃泌素又称为促胃液素,是一种重要的胃肠激素,主要作用之一是促进胃壁细胞分泌盐酸、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
因此丙谷胺能够通过抑制胃泌素,减少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从而对胃粘膜具有较好的保护和促进愈合的作用。它能够改善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症状,对溃疡愈合也有较好的效果,临床上主要用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胃炎等。
并且它的优势是,在治疗消化性溃疡和胃炎之后,不发生胃酸分泌的“反跳现象”,也就是说,停药后不会出现胃酸分泌增多的现象。
那为什么现在不经常使用丙谷胺了呢?这是因为丙谷胺的抑酸作用弱于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和H2受体拮抗药(法莫替丁、雷尼替丁等)等其他的抑酸药物。
因此近年来,临床上已经不再单独用于治疗相关的疾病,但是丙谷胺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近年来,它所具有的利胆作用在临床上受到了较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