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日女生6个月减18kg,秘密就在于进食食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治白癜风最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国外疫情持续肆虐,长期留在家中令活动量大减,不知不觉大家都重了几斤。

尤其是女性,别说是几斤,就是重了几两也是极其“敏感”。

于是乎,就开始到处搜罗各种“懒人高效减肥法”,以求快速又轻松达成目的。

然而,只要是减过肥的人都知道,减肥从来就没有一蹴而就,且能“躺廋”的。

然后,下面这位来自日本的女生,通过饮食用6个月减去了18公斤的体重。

这位叫Noa的女生与很多女生一样,喜欢吃东西而且对运动没有兴趣。

婚后更因长期留在家中,且饮食习惯极不健康,三餐均以快餐为主。

早餐多是麦当劳快餐,午餐和晚餐多是炸鸡,以及其他的油炸食物。

而且,她还有夜宵的习惯,加上一日三餐中,几乎没有蔬菜,体重飙升到63kg。

没有几个女人是受得了自己体重增加的,Noa也是如此,随即开始自己的减肥计划。

Noa在个人社交账号中强调自己本就是“吃货”,而且还喜欢吃零食。

所以,减肥的时候,也不希望自己的减肥过程是完全痛苦的。

所以她亲自制定了自己的「减肥备忘录」,订下了25条饮食清单。

清单中有三餐食物的进食的时机,而这个时机是依靠食物的营养素的饱腹感和热量来制定的。

比如,碳水化合物是最快被身体分解吸收的,也是比较容易发胖的。

而蛋白质、食物纤维等热量低,且饱腹感很强,较之碳水化合物不容易发胖。

所以,她会先先吃肉、蔬菜,最后再吃一点点碳水化合物,就已经饱了。

此外,她的零食也不落下,只是换成了如低脂乳酪、高可可浓度的黑巧克力、蛋白能量棒,低卡的瘦肉零碎等。这些零食她都都当作是加餐部分,延迟饱腹感。

就这样坚持了6个月的时间,减去了18公斤!

从她的餐单中不难发现,事实上有两个关键因素,第一个是食物的进食顺序,第二就是餐单的主要结构为高蛋白、低碳水的饮食餐单。

「低碳水、高蛋白饮食」,不论国内外,都是目前较为流行且主流的减重饮食法。

现在有很多倡导者也说,「碳水就是造成肥胖的主因」、「如果要成功减重,第一步就是要少吃碳水」。

事实,真是如此吗?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碳水化合物食物?

一般是主食类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如五谷根茎杂粮、全谷类、米饭、面粉制品等,此外一些水果蔬菜中因也含有一定的碳水化合物),它提供绝大多数的糖类,一般来说,饮食中的糖类约占每日总热量的50~60%,以提供人体主要的能量。

糖类进入身体,经消化后产生「葡萄糖」,而「葡萄糖」是神经系统、肌肉细胞、红血球等主要仰赖的能量。

以正常饮食来说,糖类在每日饮食的总热量比例约50~60%,蛋白质约10~15%,脂肪则不超过30%。

三大营养素都可提供热量:每1克的糖类提供4大卡;每1克的蛋白质提供4大卡;每1克的脂肪提供9大卡。

然而,人体的肌肉细胞、骨骼细胞、神经系统及运输氧气的红血球等,多仰赖「葡萄糖」为主要能量,因此,长时间内饮食中的糖类比例过低时(低于总热量20%以下),刻意减少摄食主食类,就会让身体大多的细胞无法直接利血糖当能量,这时就会开始造成营养代谢上的紊乱。

「淀粉是肥胖的元凶」,这其实错误的饮食迷思,如前面所说,淀粉含大量的复合糖类,是提供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过多热量摄取,才是关键因素。

而且「肥胖」本就是一个综合性的健康问题,有很多因素的影响会导致肥胖,如社会经济状况、饮食来源、饮食习惯、饮食喜好、心理影响等。

此外还有诸多内在因素,如生理状况、遗传因素、体质、疾病、甚至是药物副作用等,不论是外在或内在,一旦热量失衡,「吃进去的热量大过于消耗」,过多的热量不会凭空消失,依人体的生化代谢路径,多数经由「脂质合成」转变成脂肪(以三酸甘油酯的形式存在),并且储存在人体的脂肪细胞(Adipocyte)。

结果通常有两种,一种是使脂肪细胞的面积增大(AdipocyteHypertrophy),另一种就是使脂肪细胞的数量增多(AdipocyteHyperplasia)。

不论哪一种,最后都造成肥胖。

既然蛋白质和糖类、脂肪一样,都会产生热量,那为何会出现「提高蛋白质的摄取,可以帮助减重」的说法呢?「蛋白质也有热量呀,难道提高比例就不会增胖吗?」

其实,这背后与蛋白质复杂的生化、生理作用有密切的关系。

过去,多项研究实验设计以「人体控制饮食介入性试验」为主(thecontrolledhumanfeedinginterventiontrials),针对不同族群,如肥胖及过重的成人、肥胖孩童,甚至是体型正常的成人,短时间之内(通常设定在4~12周),在不限制热量下,提高饮食蛋白质的比例,并降低糖类比例,也就是限制碳水化合物,大多数的研究呈现一致的结果,「即实验者的体重(totalweight)及身体质量指数(BMI)在实验后都有明显的下降」。甚至,当更严格限制糖类(每日总热量的20%以下),减重的成果更是明显。

为什么「提高蛋白质的摄取」对「减重」有帮助?

荷兰科学家Westerterp-Plantenga等人在年发表的综合性的「回顾文献」(literaturereview),提到三项可能理由:

1.提高饱足感,因此减少摄食量:

人体摄入蛋白质,经进一步消化、吸收与分解成为「单一氨基酸」而进入血液,过多的「胺基酸」会被氧化产生热量,氧化后的氨基酸被认为容易让人体产生饱足感。

2.热效应:

什么是「热效应」(DietInducedThermogenesis,DIT或ThermicEffectofFood,TEF)?其实这是营养学的专有名词。

简单来说,我们从饮食摄取糖类、脂肪及蛋白质,这些营养素进入人体会产生热量,但相对的,我们的身体需要经消化、吸收、代谢、运输等过程,才能把这三大营养素(糖类、蛋白质、脂肪)转换为热量。

而在这过程,会无形中消耗些许的热量,这些热量会以热能形式被释放出来,用来维持体温。

其中,蛋白质转变成热量的过程中,所消耗的热量最高,也就是产热效应最高,其次是糖类,最后是脂肪。

所以这也可能说明,高蛋白饮食,相较于高糖类、高脂肪饮食来说,因为「热效应较高」,减少身体实际吸收的热量,因此被认为有助于减重。

3.改变营养代谢平衡,增加消耗能量:

「高蛋白饮食」通常是严格限制糖类。若长期处于低糖类的营养环境,将造成人体细胞对无法充分使用「葡萄糖」(血糖)。

此情况下,就会改变人体的代谢途径。肝脏储存的糖类开始消耗,我们称之「肝糖分解」(Glycogenlysis)。

人体的肝糖储存有限,当饥饿超过48个小时以上,肝糖几乎耗尽。

这时就会开始分解、消耗肌肉的蛋白质,尽管饮食中已提高丰富的蛋白质,但因缺乏胰岛素(Insulin)的关系(因为胰岛素只会在人体摄入糖类时而被分泌,透过胰脏制造释放到血液中,以便让细胞吸收「血糖」,转化能量来利用),而相对造成另一项荷尔蒙「胰高血糖素」(Glucagon)的提高以维持血糖平衡。

「胰高血糖素」的目的是让血糖上升,却相对也让肌肉的蛋白质产生分解,肌肉的蛋白质分解后,会产生胺基酸,这些胺基酸经过脱胺作用后,主要用来形成葡萄糖,以维持血糖,生化学上称之为「糖异生作用」(Gluconeogenesis),这种作用是消耗能量的过程,促使身体的热量重新分配,因此产生热量负平衡的结果。

以上,就是「高蛋白低碳水饮食」为何会对减重有效的3点关键因素。

然而,尽管表面上看来,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提高蛋白质的饮食法非常有效。

但是,这是因为生理及代谢上产生巨大的紊乱所导致,并非真正的体脂肪有所减少。

如果再把时间拉长,超过2、3个月,饮食都处于一种「极低糖类、高蛋白」的饮食状态,这时体内的肝糖(Glycogen)就会耗尽,无法满足身体的「基础代谢」及「基础活动量」。

身体为了节省蛋白质,会开始分解体内的脂肪来提供能量,这时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就会快速地增加,去制造一种特别的成分叫做「酮体」(KetoneBody),作为补偿性的能量供给。

虽然此时体内的脂肪组织被氧化、分解,但实际上分解的量非常小,并不足以达到减重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过多「酮体」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具有毒性,严重者则导致产生「酮酸中毒」。

同时,人体在排泄「酮体」时,会伴随大量的水分与电解质流失,而可能产生「低血钾」、「低血钠」,严重者,当血液中电解质不平衡就可能伴随痉挛、神经抽搐的症状。

事实上,到这里很多人可能就知道了,这不是和所谓的“生酮饮食”一脉所出?

是的,非常相似,都是以限制碳水化合物,“逼迫”身体以分解脂肪后以“酮体”供能。

而「酮体」代谢时,主要是消耗身体的水分、电解质(人体60~70%都是水分组成),严重者就会发生「酮酸中毒」,人体也可能因「葡萄糖」来源不足,而较容易有倦怠现象,形成营养不良。

所以,以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方式进食,达到减肥的目的是不可取的。

可以采用Noa的进食顺序法,先吃高蛋白食物如肉类、豆制品类等,

然后再吃蔬菜,最后吃一些主食,主食也以粗粮为主,然后持之以恒。

当然,在饮食管理之外,运动更是“减肥利器”,尤其是像Noa这样的久坐族。

因为久坐不动,导致的核心力量不足,双腿血液循环不畅,继而导致浮肿、沉重等。

Noa会锻炼自己的核心力量,也会给自己的双腿做按摩放松。

下面是她锻炼核心的一套训练动作,一共6个动作:

动作一,半仰卧空蹬自行车次

动作二,仰卧举腿次

动作三,仰卧卷腹50次

动作四,仰卧拍水10次,做三组

动作五,平板支撑60秒

动作六,平板支撑侧提膝30次

下面是按摩腿部,放松筋肉,促进血液循环,腿部塑形。每个动作30秒,做2组。

动作一

动作二

动作三

动作四

动作五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