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欧葆庭养老”订阅更多内容!
走过各地美食街,打卡过各家网红餐厅,可还有一道美食,每每想起,总是令人垂涎三尺,念念不忘……
《熟悉的味道》里,"小龙女"李若彤为妈妈做了一道简简单单的煎鸡翅,这是小时候妈妈常常做给他们兄弟姐妹吃的菜,也是妈妈教给她的第一道菜。
她问妈妈:“还记得当年你为什么教我煎鸡翅?因为你那时要住院做手术,想教会我一个菜傍身……”
出门在外,无论吃过多少山珍海味,都敌不过这些家常菜,朴素、平凡,却让人牵挂一辈子。
这种特别的味道,是我们心底深处,最温暖的一抹亮色。
那馋了许久的“味道”,是积攒多年的“思乡情”,亦是一份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的许诺。
金秋10月,欧葆庭携手长沙晚报、快乐老人报、潇湘晨报、南京日报、扬子晚报发起了“记忆的味道”有奖征集活动,收到了热心网友的积极投稿。
每一道美食背后,都有一个触动人心的故事:亲子之爱,手足之义,夫妻之情,朋友之谊,无不令人动容。
现在我们精心选出24个故事与大家分享。相信您看完也会有所感触,我们也邀请您为喜爱的作品投票。
下面就一起来看吧!
1
01
1
01号小笼包投稿人:唐笑
家住湖南小县城,90年代,每到清晨总有各式美食早点,梅山红油汤面、米粉、油打滚、荷兰饼、光米粑粑……最有味的却是邮电局前的小笼包,1块钱买6个。用一根筷子撮着,吃着刚出笼的小笼包走路去上学是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刻。老面发的包子皮,小葱肉馅,咬一口满嘴肉香,浓浓的汤汁。没有别的佐料,却让人深深爱上这种味道。
时光流逝,各种美食消失在时光长河中,那家店早已不在。每当怀念小笼包,我就自己动手,却总是不如当年的味道。意外的是,孩子们却吃得津津有味,仿佛当年的自己。也许,之所以怀念,正是因为那个味道再也回不来了吧,那个简简单单却又浓郁芬芳的青春记忆。
1
02
1
02号饺子投稿人:曾小梅
记事起,过年是孩子们最盼望的时刻。因为年三十晚,妈妈会亲手包饺子。妈妈平时上班非常忙,总是早去晚归。我们姐妹一整天都呆在奶奶家,等妈妈下班回家才接回家。所以一到过年,我们都非常兴奋,换好新衣裳围着桌子坐好,等着围观妈妈包饺子。先是揉面团,再是做肉馅,最后把香香的肉馅放入小太阳一样的饺子皮儿里,再折成花瓣状,饺子包好,下锅,用碗盛出,香气迎面飘来,吃一口妈妈的饺子是多么最幸福的事呀!多年后,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有空也会给孩子们包饺子,学着妈妈的样子,想着妈妈的味道,感受家的温暖,此生回味无穷。
1
03
1
03号蒸馒头投稿人:王志洁
我出生在年,计划经济时期,粮食限量供应,市场上没有馒头、面条,一切饭菜都需要家里自己做。那个时期我父亲到湖北农村干校去劳动,妈妈带着我们姊妹三人一起生活。记得一个冬天的早晨,天还没亮,妈妈已经蒸好了一锅馒头,正从热气腾腾的锅里往外捡,这个画面永远铭记在我的脑海里。由于我是家里的大姐,妈妈说你应该学着蒸馒头了,她教我和面、发面、用碱等等。我第一次蒸的馒头是咖啡色的,妈妈说这是“碱”用多了,后来蒸的馒头又酸了,妈妈说这是“碱”用少了,就这样反复实践了一段时间,我蒸馒头的水平越来越高了,看到妈妈和妹妹弟弟吃到我蒸的白白胖胖的馒头,非常开心。一晃50多年过去了,现在超市里什么样的主食都有,但我还是愿意自己蒸馒头,让女儿知道馒头是怎么样蒸出来的,一方面是传承中华美食文化,另一方面是寻找记忆的味道。
1
04
1
04号菜肉饭投稿人:孔莉
妈妈的拿手菜很多,作为一个不会做菜的人,哪怕是结婚生娃10年后,老公又是厨师的前提下,还是很贪恋妈妈的手艺。只要妈妈一来我家做客,我就开心地跟40岁的孩子一样!
“菜饭”是一道很家常的食物,不知道这应该算是饭,还是菜。妈妈总是会加入香肠丁和萝卜丁,说这样会更香,也可能我是个肉食动物,她总是想法设法地多放些肉进去吧!妈妈将洗净的青菜小段和肉丁分别炒至半熟,然后放在电饭锅里,放入适量的水,一切就交给了电饭锅。一般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坐在客厅聊天,聊着工作、健康、孩子教育……聊着聊着,就闻到了菜饭的香味,妈妈每次煮出来的米饭饱满油润,深色的菜叶很香,咸肉粒的咸鲜让整碗饭得到升华,让我总是忍不住风卷残云……每一道妈妈出品的菜肴,都是一道不可辜负的美食!
1
05
1
05号枸杞鸡蛋羹投稿人:杨伟仲
奶奶的鸡蛋羹,是我今生吃到的最可口的美味佳肴。那是年,我十岁生日的那天,奶奶蒸了一大碗鸡蛋羹,奶黄色的蛋羹、鲜红的枸杞、青翠的葱花,看上去就让人垂涎欲滴。那天奶奶对我们说:“以后你们要好好读书,等你们长大了能天天吃上鸡蛋羹,奶奶也就安心了。”当时我们都不明白奶奶的心意。几个月后,她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那个时代,社会物质极度贫乏,能吃上一碗鸡蛋羹是不少家庭的奢望。如今,老百姓的生活有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山珍海味都成了常见食品。吃个鸡蛋羹只是“小菜一碟”。我却一直记着奶奶的鸡蛋羹,因为那里面有家的味道,更有奶奶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我想告诉在天堂的奶奶:现在只要我们想吃,天天都能吃上鸡蛋羹了,请奶奶在天堂安心吧!
1
06
1
06号蟹黄蛋投稿人:高飞
这不是一份普通的炒鸡蛋,它还有一个好听名字:蟹黄蛋。这份蟹黄蛋,记载了我们家一段苦中作乐的日子。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和哥哥随父母下放到苏北农村,那时无论物质生活还是文化生活都比较贫乏,吃肉要跑到十里之外的集镇上。但是在农村那广阔天地里,父母自力更生,自己动手搭起了鸡圈猪舍,养起了鸡和猪。这样就相对保证了我们那时的生长所需的营养。这份蟹黄蛋,就是那时我们吃到的美味,每每吃到它,就会让我们想起那段艰苦朴素的时光,想起金秋十月南京的菊黄蟹肥,慰藉了我们对长江之畔家乡的思念。
1
07
1
07号板栗鸡汤投稿人:黄一一
独自在一座大城市里漂泊打拼,除了工作,唯有美食可以慰藉自己不安的生活和灵魂,尤其是一口带有温度的汤。想家的时候,极有可能是胃在想家,在想妈妈煲的老火靓汤。秋风起,食腊味。我从网上买来了腊肠和煲汤的药材。这碗板栗三黄鸡汤让我印象深刻,因为这是我离家在外,离开妈妈,第一次独立完成的“作品”。食材的鲜味和香味都在汤里,入口的一刻,仿佛回到了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光,还得到了朋友的肯定!从此我也爱上了熬汤,色香味俱全的汤,就如缤纷多彩的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酸甜苦辣咸鲜淡,就像妈妈嘱咐我的,一个人要学会好好吃饭,也要学会独立坚强。
1
08
1
08号口味蛇投稿人:刘雨翮
外婆是一个美食家。快一百岁了,浑身毛病,但是提到星巴克肯德基或者新开的餐厅,眼里还是会发光。太平洋战争胶着的那几年,外婆随夫在重庆工作,那时就爱做菜的她记下了各种美食的细节,可惜悉数丢失,而她大概从六七十岁开始放油盐就有些没数,不再下厨。幸好从小尝着外婆手艺的舅舅回忆了很多她老人家的独家食谱:鲍鱼煨鸡、黄鳝豌豆、虫草老鸭、高汤白菜、口味蛇……也许是家族遗传,我也成了一个热爱美食的人,也爱做菜,尤其这道口味蛇,如今成了我招待朋友的聚餐必备。外婆马上要过生日了,希望她健康快乐,在养老院认识新朋友。希望将来我也可以成为一个聪明的外婆,把这些食谱传下去。
1
09
1
09号肉皮冻投稿人:张冬梅
以前物资紧张,老辈人勤俭持家,买回来的猪肉皮都舍不得丢掉。于是就有人发明了肉皮冻这道美食。如今,我从爸爸手中学会了这道菜。我家的猪肉皮从不浪费,都会像这样熬成皮冻,然后切片,凉拌,这就是一道美味佳肴,口感超赞。虽然如今食物早已不再贫乏,也许很多人都不再会做肉皮冻了,可是我仍然觉得这是最美味的家常菜,而且厚厚的胶原蛋白还会让人越吃越美,也算紧贴潮流啦!
1
10
1
10号花雕醉蟹投稿人:郑文
秋风起,蟹黄肥,又是我们一家人聚在一起吃螃蟹的时节。平时大家各自忙碌,少有见面,这时候都会风尘仆仆地赶回来,吃着那道醉蟹,聊着近期的见闻。这道醉蟹的特别之处就是加入了秘制的十年以上的花雕酒,倒入生抽,辅以香叶、桂皮、八角、丁香、花椒、葱姜,把螃蟹蒸熟,浸泡一天,这时的螃蟹甜甜的,无论是膏还是黄都特别饱满,足以抵消生活的疲惫,也是我们江浙人最爱的时令。我们家的做法是外婆教给母亲的,如今又成为我的拿手菜,作为一名厨师,最大的快乐便是可以把美味带给更多人。如今我在养老院为长辈制作美食。每到金秋,长辈们也总会怀念蟹的味道,但是醉蟹生冷,又难剔,于是我们把螃蟹蒸熟,把蟹肉和蟹黄剔出来,做成蟹粉豆腐、蟹粉鱼丸、蟹粉狮子头等各种有关蟹的菜,看到长辈们吃得开心,谈笑风生,就仿佛看到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围着吃蟹的时光……
1
11
1
11号蛋包肉卷投稿人:李海霞
很小的时候,妈妈把我放到外婆家里住。那时刚到外婆家,印象最深的是外婆的笑容和外婆的那一碗肉包蛋卷,香味四溢,极大地满足了我这枚小小吃货的需求。外婆是个勤劳温柔的女人,每天会变着花样给我做各种各样的美食,我被征服得妥妥贴贴,以至于后来回家了,还经常让妈妈做蛋包肉卷给我吃。现在外婆九十多的高龄,自然是做不了太多菜,但是回想起在外婆家的点点滴滴,还恍若在昨日。现在,我也会做蛋包肉卷给孩子吃,还会尝试做各种不同的美食,像当初外婆对我一样,孩子很给面子,特别爱吃。我记得外婆跟我说过:“女孩子一定要有能让自己饿不着的动手能力。”我只希望时光能够慢点过,我还想多陪陪我亲爱的外婆。
1
12
1
12号红烧鱼投稿人:齐乐
想到老爸,总会想起满屋子的饭菜飘香。我的老爸,十项全能,不仅做得一手好菜,还会组装音箱、养鱼养花、帮我带崽崽。知道我爱吃,总能变着法地满足我的口腹之欲,吃不腻的永远是那道红烧鱼。妈妈怪他太宠我,他却只是笑笑。
如今爸爸老了,我也结婚生子,有一个宠爱我的老公,同样做得一手好饭,儿子也许随我,最爱吃他做的红烧鱼。他问儿子:“崽崽,等你长大了,娶了老婆,万一她不会做饭怎么办?”崽崽回答:“爸爸,我有一个好办法,她不会做饭,我就做给她吃。”
总有一辈人老去,也总有人还年轻。我的父亲、丈夫、儿子,一代一代,娶妻生子,守护妻子、爱护孩子,如山巍峨,愿他们永远健康快乐!
1
13
1
13号风干鱼配桂花茶投稿人:谭斯予
每次在外面为了生活奔波,一整天都特别疲惫,到了晚上在外面吃饭的时候,就特别想念妈妈做的这道菜风干鱼。只要一回家看到桌子上有这道菜,我都觉得,有家的感觉真好!会让人觉得特别踏实!
如今又到了丰收的季节,走在乡间的公路上,扑鼻而来的全是丰收的味道,今年的日照时间比往年都长,所以农户家比往年的收成还要好。看到大伙笑得跟花似的我也开心。在收割稻谷的时候,桂花好像有点喜欢出风头,一起风就把田间的味道全盖住了,兴致一起,摘点桂花,制成桂花茶,待到客从远方来时,一碗风干鱼,一壶桂花茶,都是浓浓的湘土风情。
1
14
1
14号鲫鱼汤投稿人:望穹
我出生在淮扬菜发源地——淮安,从小就“浸泡”在家乡菜的汤汤水水里,其中我最爱的便是鲫鱼汤。小时候,我爱喝妈妈熬的鲫鱼汤,因为她有一门使鱼汤变白的独门绝技。下厨这么多年,我才渐渐地明白,调料虽然能唤醒美食,给予它多重复合的口感,但是火候更能让食物返璞归真,在裂变中绽放出不一样的滋味。其实,鱼汤调料并不复杂,只要搁一点儿姜和南方的小葱就能去腥。老公是北方人,初相识时,我给他做的第一道菜就是鲫鱼汤,他第一次尝试有些犯怵,却在第一口就爱上了这碗汤。如今我怀胎三月,闻不得油烟,老公下厨为我做得最多的也是这道鲫鱼汤。其实,下厨不管做什么,只要加上一味调料——爱,再加上由心底而生的那一把火,就能成就人间美味。
1
15
1
15号金菜地香菜投稿人:夏传寿
冬春之际,尤其是春节前后,你如果到我的家乡作客,一进门,伴随着一杯清茶而来的是一双筷子和一碟小菜。只见碟子里是青青黄黄的丝子,上面沾满通红和黑白的点子,那是辣椒和芝麻。满碟子的“青红皂白”鲜艳调和。只需夹一小撮进口,就“津津有味”,齿颊芬芳。这种色香味俱佳的菜肴,是我们家乡的土特产,更是母亲的拿手菜。它不但好看好闻好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香菜。
我年出生在一个穷苦的农家,从小便吃着母亲的这道小菜长大,自然我的胃就被上了一道锁,只有它的香味才能打开;而且吃惯了它,吃其他的菜总觉得不够味。12岁时,我从家乡考到县城中学,每次周末返校,母亲总给我备好一大瓶香菜带上,那是我一周的佐餐佳肴。上了两年私塾的父亲还乐呵呵地诌出几句诗:“咱家非比别人家,素昔贫穷莫口夸。我儿上学没啥带,一瓶香菜顶呱呱。”
1
16
1
16号蘑菇油投稿人:周荣
家里来的包裹到了,一层层拆开包装,箱内四面整整齐齐被切割尺寸恰好的泡沫保护着,中间是被保鲜膜和胶带缠裹的奶粉罐,旁边还见缝插针放了一小包家乡特产砟辣椒。费力打开奶粉罐,食品袋里结结实实躺着几斤加工好的蘑菇,这是童年记忆里的珍馐。珍贵,因为蘑菇生长的地方少,必须是潮湿的松针下面,老家的山都平了,是跑去很远的山里采来的;美味,因为可以放在砟辣椒的糊糊里,或者放在面条里做浇头,或者取里面的油炒素菜,都会有蘑菇的香味。
给父母视频问询如何保存,他们教我烧熟油放凉后倒入蘑菇里。听得到他们言语中的欣喜,这个回家从不带特产返城嫌麻烦的女儿终于喜爱了一回他们寄的味道。他们越来越不懂的女儿大城市的生活里,也需要了一回他们经验的指教。夹了一块吃,心里满是幸福。
1
17
1
17号轮船上的一顿饭投稿人:陈利球
八四年的寒假,我带着八岁的女儿在南县农村陪同奶奶过了年乘船回家。那天早晨,我们坐的过路船实在太挤。因为估计不足,没有带任何食品。船要晚上十二点多才能到长沙,船上只卖一餐饭。开饭时,窗口人贴人地抢着递钱拿饭。虽然为了孩子,我也拼命地挨着挤,可还是空手而归。慢慢地饭菜气味引着饿虫的噬咬,女儿的头慢慢地低下,眼神哀哀地望着我,我背过身任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她把头埋在胳膊里抽泣。“小姑娘,别哭!等会伯伯给你弄饭吃。”
半个小时后他真的端着一碗饭和一碗菜带着三双筷子到来。菜是两份装一个碗里;一份是素萝卜丝,一份是芹菜炒香干带点辣椒和肉丝。他拿我的缸子拨了一些饭又夹了许多菜递给女儿,然后把不多的饭菜夫妻分一人一半。还笑着问女儿“好不好吃?”女儿不用说吃得多有味,一股浓浓的香味沁入我心脾。原来,他是轮船公司的一名员工,去长沙度假。这是船员开的伙食。我永远记住了那种香味—由浓浓的仁慈和爱心散发出来的馨香。
1
18
1
18号大蒜烫卜页投稿人:朱松林
东台的早点尤以鱼汤面而闻名遐迩,与鱼汤面交相辉映的就是大蒜烫卜页,大蒜烫卜页对于东台人来说,就犹如辣椒之于川菜,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我们这代人从小吃到大的故乡美食。
与它有关的记忆,或是黎明破晓的清晨,坐在早餐店,看着故乡的人,一碗玉米糁儿粥在大蒜烫卜页的驱使下,能三下五除二的喝完,或是馒头就着大蒜烫卜页,那味道和菜煎饼、肉夹馍有异曲同工之妙,或是一碗美美的鱼汤面,辅以一碟大蒜烫卜页,让人唇齿留香回味无穷;或者是故乡的人办酒席,不管菜肴的档次如何,大蒜烫卜页是必不可少的“头道菜”,还可码上香肠、牛肉、松花蛋等食材,令人垂涎欲滴;或是一天劳作之后,庄户人家晚餐很简单,咪一口小酒,夹一筷大蒜烫卜页,劳作一天的疲劳也就烟消云散了。
1
19
1
19号茄子饼投稿人:王逸纯
大学三年,每次回家爷爷都忙得不亦乐乎,给我做茄子饼。买肉剁肉,洗茄子,切好茄子荚,把肉馅包进去,裹上面粉,放入油锅里炸,出锅的时候香喷喷的。可爷爷自己总舍不得吃,还说自己牙口不好,都给我。这次回家,换我做给爷爷吃,但是这次的茄子饼是红烩的,这样牙齿掉光的爷爷就能吃啦。为我做了二十年饭的老厨,就算再不舍得吃,但因为是我做的,吃得特别开心。亲爱的爷爷,你为我下厨二十多年,你余生的饭我都包了!
1
20
1
20号外婆菜肉泥投稿人:唐琴
把蒜子压扁斩成蒜末,红椒切辣椒圈。热锅倒油,放入肉沫翻炒变色,然后放入蒜末爆香,加点蚝油、生抽,再放入红椒圈、外婆菜翻炒入味,最后再撒上少许白胡椒粉,一道外婆菜肉泥即成。其实炒熟外婆菜肉泥并不难,只是制作外婆菜本身有些麻烦。
我总记得妈妈小时候把萝卜菜洗净晾在晒谷坪里,等水分吹干就切碎、抹盐放到坛子里,坛子边还要盛上水,不让空气进去,过些时日就可以炒菜吃了。我求学时期的很多菜都是从那些坛坛罐罐里拿出来再分装带到学校去吃的。于是,柴房旁边的那排坛坛罐罐是我少年最难忘的记忆,也是家乡最难忘的味道。
1
21
1
21号雪里红肉末投稿人:郭文静
上小学时,因为住得偏远,每天中午不能回家吃午饭,得早上带饭菜去食堂蒸热吃。冬天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就是“雪里红”。为了让我们吃到最新鲜的雪里红,妈妈每天要早起去地里摘菜,焯水,再在凉水里浸十几分钟,最后洗净切好,放入猪油、小米辣、肉末猛火炒,香气环绕,吃起来嘎嘣脆嫩,油而不腻,好吃到可以每顿吃两晚饭。
后来我们都相继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随着生活变好,吃遍各地网红美食,但是每种新奇美食都如过往云烟,唯独小时候那份“雪里红肉末”让我一直难以忘怀。现在不想妈妈再辛苦种菜,可是从市场买来的新鲜雪里红按原来的配方烹制却始终没有了原来的味道。
1
22
1
22号豆沙蛋黄酥投稿人:罗娜
“家,就是一个人拧亮了台灯在等你。”这是张晓风的一句话。一个人来到广东打拼,每天下班以后,我和同事们一起踏出公司的大门,乘上公交车,环城一周,最后回到我上车的地方。为了省钱,我不得不在公司的沙发上度过一个个夜晚。有时我会默默地沿着马路走下去,在高耸的大楼间,有一扇扇透着灯光的窗户,柔和的灯光弥漫在夜色中,映照在我疲惫的脸上。我多么希望,在这茫茫夜色中,能有一扇窗户为我点燃着灯光,有一片温馨的港湾在等候我归来。
这时总能想起我的母亲,想念她亲手为我做的我爱吃的糕点,那又香又甜的豆沙蛋黄酥,趁热的时候带着豆沙的香甜和蛋黄的咸香,真是美味至极。也许人在他乡的时候,才会更加懂得生活的艰辛和不易。如今,我也为妈妈做上这一道豆沙蛋黄酥,共同品尝美食,一起分享我们的小秘密。
1
23
1
23号南瓜粑粑投稿人:易娟
外婆有一样拿手的小零食,也是我小时候的最爱——南瓜粑粑。可能是那时候油没放很多,做出来的南瓜粑粑,总有那么一层黏在锅上,我却最喜欢吃黏在锅上的那一层,薄薄的,又香又脆,让人吃了又想吃,可惜煎一锅南瓜粑粑,也只有那么多锅黏。以前每年,我都缠着外婆给我做南瓜粑粑。可从外婆生病住院,一直到离开我们,我都没有做一回南瓜粑粑给外婆吃……现在每当看到南瓜粑粑,就会想起外婆,不仅仅是因为留恋南瓜粑粑的味道,更是因为它满载着外婆的爱,要知道,那时候做一次南瓜粑粑费好大的劲,可外婆从没说过什么……愿最爱我的外婆能在天上继续做美味的南瓜粑粑给她爱的人吃。
1
24
1
24号月饼投稿人:荷帛
小时候,中秋,不管家穷家富,月饼是必备的,就象早上打糍粑是必须的一样。那时候的月饼记得有两种,一种是表面层层叠叠酥皮里面椒盐的,另一种就是麻饼。椒盐的相对好些,但我只吃皮不吃馅,因为我不吃椒盐。麻饼我倒皮和馅儿都吃,但吃的时候很小心,里面有桔子皮,我边吃边得把它一点一点剔掉,很多时候吃到了,不敢嚼,又不舍得吐出来,可纠结。虽然,这两种我都不爱吃,但我都吃。因为吃月饼是和家人在一起的。从出家门后,月饼就不是月饼了,是工艺。这些年,各式月饼走马灯似地换,可脑子里只记得这两种,一说月饼,想起来的,也只这两个影子。其实,我依然不吃椒盐,不吃桔子皮,只是我心里知道,吃的,不是月饼,是故乡,是念想。
相信你已经选出了最爱的故事
现在下方开始投票吧!
根据最终票选结果
前20名将获得50元京东礼品卡
前3名将获得元京东礼品卡
投票截止时间:年11月24日8:00
我们的感恩美食节将在年11月24日
于南京欧葆庭仙林国际颐养中心
和长沙北辰欧葆庭国际颐养中心
同步举行
敬请期待!
TheEnd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