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客户文献解读基于iTRAQ定量蛋白质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诀窍 http://www.ykhongye.com/bdfby/m/673.html

基于iTRAQ定量蛋白质组学揭示了沙雷氏菌CM01的蛋白质组学变化及Cr(Ⅵ)抗性机制

本期解读

iTRAQ-basedquantitativeproteomicrevealsproteomicchangesinSerratiasp.CM01andmechanismofCr(Ⅵ)resistance

发表杂志:EcotoxicologyandEnvironmentalSafety

发表日期:.11.22

影响因子:6.

技术:iTRAQ蛋白质组学技术

研究背景

Cr(Ⅵ)是世界范围内常用的重金属,处理Cr(Ⅵ)污染最有效的方法是将Cr(Ⅵ)转化为Cr(III)。许多微生物具有还原Cr(Ⅵ)的能力,然而,降Cr(Ⅵ)微生物的开发仍停留在筛选、分离、鉴定等表面阶段,这些细菌在Cr(Ⅵ)胁迫下的反应机制尚不清楚。Serratiasp.CM01是一株具有抗Cr和还原能力的野生菌株,这篇文章通过iTRAQ蛋白质组学技术和一系列验证实验阐明了CM01耐Cr(Ⅵ)或降低Cr的可能存在的机制。

技术路线

01野生型菌株和驯化菌株分别在无Cr和含Cr中培养02iTRAQ定量蛋白质组学探讨分子机制03差异蛋白系统分析04RT-PCR(基因水平验证)05疏水性和自聚焦性、葡萄糖含量和总SOD活性(表观验证)06分子机制讨论

研究结果

1、差异表达蛋白质的鉴定、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

首先作者通过iTRAQ蛋白质组学技术,在WTCM01和驯化的CM01总共鉴定到个蛋白,其中个蛋白有显著差异表达,上调蛋白个,下调蛋白个。研究通过注释到涉及氧化还原酶、能量代谢、磷酸肌醇代谢、磷酸戊糖途径等系统中筛选出上调(下表1)和下调(下表2)与Cr(VI)还原和耐受相关的关键蛋白。

对种差异表达蛋白进行GO功能分类,一些与代谢过程、细胞过程、细胞部分、细胞、催化活性、结合等功能有关的重要蛋白质在驯化的CM01显著上调(下图1)。通过KEGG分类对这些蛋白的相关代谢组学途径进行分析,在上调和下调的差异蛋白中,有四种功能注释相同的途径,分别是“代谢途径”、“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不同环境下的微生物代谢”和“ABC转运体”,其中涉及“在不同环境中微生物代谢”的蛋白主要是下调蛋白,这表明它可能在驯化的CM01对Cr(Ⅵ)胁迫的抗性中发挥重要作用(下图2)。

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不同功能通路下差异显著的蛋白分布,其中代谢通路、糖酵解/糖异生、磷酸戊糖途径和肌醇磷酸盐代谢均显著富集(下图3)。

Table1.Cr(VI)还原和耐受相关的上调蛋白

Table2.Cr(VI)还原和耐受相关的下调蛋白

Figure1.差异蛋白的功能进行注释

Figure2.差异蛋白通路注释结果统计图

Figure3.差异蛋白通路富集分析显著性统计图

接下来作者通过分析Cr(Ⅵ)-胁迫相关蛋白的表达和功能注释,根据CM01蛋白差异表达结果,选取7个可能在Cr(Ⅵ)还原和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蛋白做验证实验。(铁蛋白(ftnA)能够增强机体耐受性,双功能多粘菌素抵抗蛋白(ArnA)在细胞的渗透屏障起关键作用,硫酸盐饥饿诱导蛋白(fliY_1)参与调控微生物的重金属抗性,谷氧还蛋白家族(grxA)在免受氧化损伤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黄素氧还蛋白(fldA)是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中的一类重要的电子传递载体,与防氧保护系统有关,硫氧还蛋白(trxA)在缺氧相应条件下起着调节作用,这些蛋白先前被报道参与了微生物的氧化应激反应。氧化还原酶(DX_)也与微生物的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2、基因水平的验证

作者进一步通过RT-qPCR进一步验证了蛋白质组学实验的质量。采用RT-qPCR方法验证ftnA,grxA,ArnA,fldA,trxA,fliY_1,DX_共7个功能基因的表达水平并以gyrB的mRNA水平作为内参(下表3),RT-qPCR结果显示,驯化CM01中7个基因的表达水平与iTRAQ蛋白质组学结果一致(下图4)。

Table3.所有目标基因的序列特异性引物

Figure4.通过RT-qPCR检测WTCM01和驯化CM01中7个基因的表达

3、表观实验的验证

作者根据iTRAQ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分析结果进一步提出了猜想:(a)差异蛋白中有许多蛋白与氨基酸代谢有关,驯化的CM01中负责编码疏水氨基酸的蛋白表达增加,促进了细菌对渗透胁迫的耐受性,这可能是CM01减少接触Cr(Ⅵ)造成的细胞损伤的一种策略。(b)差异蛋白中有许多蛋白与碳水化合物代谢有关,反映了Cr(Ⅵ)对CM01碳水化合物代谢的抑制(Ⅵ),导致驯化CM01经Cr(Ⅵ)处理后的葡萄糖含量高于未经Cr(Ⅵ)处理的CM01。(c)许多与氧化还原和一般应激相关的蛋白都有不同程度的上调或下调,SOD通过破坏对生物系统有害的自由基,增强细菌在不利环境中的耐受性和适应性。Mn/FeSOD显著上调,这可能是CM01抗氧化Cr(Ⅵ)以适应高Cr(Ⅵ)环境的一种表现。显著下调Cu/ZnSOD,增强宿主防御功能,降低重金属对微生物的毒性。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作者分别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进行进一步验证。

3.1细胞表面疏水性和自聚集性实验

细胞表面疏水性和自聚集性与粘附特性密切相关用Cr(Ⅵ)处理培养的驯化CM01的细胞表面疏水性和自聚集显着高于未用Cr(Ⅵ)处理的那些(下图5)。此外,革兰氏染色中,未加Cr(Ⅵ)处理的细胞分布均匀而加Cr(Ⅵ)处理的细胞在玻片上聚集在一起(下图6)。

3.2细胞内葡萄糖含量测定实验

经Cr(Ⅵ)处理的驯化CM01细胞内葡萄糖含量高于未经Cr(Ⅵ)处理的CM01细胞内葡萄糖含量(下图7)。

3.3总SOD活性测定实验

经Cr(Ⅵ)处理驯化的CM01的总SOD活性高于未经Cr(Ⅵ)处理的CM01,这与iTRAQ蛋白质组学技术结果中SOD蛋白表达上调相一致。外源Cr的浓度对CM01的总SOD活性有影响,当Cr(Ⅵ)浓度小于60mg/L时,细胞总SOD活性随Cr(Ⅵ)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当外源Cr(Ⅵ)浓度高于60mg/L时,细胞总SOD活性降低(下图8)

三个表观实验结果表明,CM01可以通过自聚集形成稳定的生物膜,并与表面增强的疏水氨基酸结合,将重金属从细胞表面分离出来,最终避免Cr(Ⅵ)的毒性效应。在Cr(Ⅵ)作用下,CM01分解葡萄糖的能力降低,导致细胞内葡萄糖积累。SOD通过破坏对生物系统有害的自由基,增强细菌在不利环境中的耐受性和适应性。可见,CM01对重金属的抗性是多种胁迫蛋白共同作用的结果

此外,iTRAQ蛋白质组学技术结果还显示,参与肌醇磷酸盐代谢通路的关键酶上调,说明CM01具有完整的肌醇代谢系统,肌醇磷酸盐的分解代谢可能涉及氧化和磷酸化等生物学过程,以维持正常生长,应对不利环境。参与UvrABC系统的三个蛋白均上调,UvrABC系统在修复逆境胁迫引起的菌株DNA损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上调的蛋白中还发现了一种ATP依赖性的Lon蛋白酶,对于细菌的正常生长、对各种应激反应和抗生素的抵抗以及细菌的毒性都是必不可少的。孔蛋白OmpC参与了大肠杆菌的高渗透胁迫过程,基因ompC编码的两个孔蛋白表达同时上调和下调,产生的这种矛盾将进一步探究。

文章小结

作者基于iTRAQ蛋白质组学技术揭示了驯化的CM01在Cr(VI)存在下的蛋白质组学变化,RT-qPCR实验在基因水平验证了从iTRAQ结果中筛选出7个可能在Cr(Ⅵ)还原和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蛋白,测定细胞表面疏水性和自聚集性实验、细胞内葡萄糖含量测定实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实验等结果显示了驯化后的CM01具有复杂的耐受Cr的生物网络(Ⅵ),这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a)CM01通过抑制碳水化合物的代谢来减少葡萄糖的消耗,是一种节能的生存模式。(b)肌醇磷酸盐代谢途径起重要作用,可能在耐药Cr中起重要作用。(c)Cr胁迫下CM01蛋白有上调和下调,不同功能的氧化应激蛋白的过表达和抑制增强了菌株在高Cr(Ⅵ)环境中的适应性。(d)CM01增强疏水氨基酸的生物合成以抵抗Cr(Ⅵ)。(e)一些关键的系统和蛋白,如UvrABC系统、Lon蛋白酶、孔蛋白OmpC等也可能通过修复DNA损伤、改变细菌自聚集、控制膜蛋白通道等途径参与CM01的适应机制。综上所述,这项研究表明了CM01在Cr(Ⅵ)胁迫下能够存活是多种机制的综合结果,为细菌在环境Cr(Ⅵ)胁迫下的潜在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

小编心得:这篇文章是一篇利用iTRAQ蛋白质组学定量技术,对微生物机制研究的经典文章,可供相关领域参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