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损伤是肝病的重要病理改变标志。临床上反映肝功能最常用的指标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transamin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间接胆红素(IB)、总胆汁酸(TBA)、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白蛋白(ALB)、球蛋白(BLO)及胆碱酯酶(CHE)等。由于在临床上前两项即ALT、AST是反映肝脏受损程度中比较敏感的项目,尤其是与运用中药配伍组方之间有一套内在的规律值得研究,因此,将降酶作为第一个内容来讨论。
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内。肝内该酶活性相当于血清中的倍,所以只要有1%的肝细胞损害,血清中的ALT活性就会增加1倍。典型黄疸型肝炎时,血清ALT活性在黄疸出现前3周约80%的病人已开始升高,至前2周全部病例均见ALT升高。在无黄疸型肝炎时,血清ALT活性升高是唯一的诊断依据,在肝炎流行区,血清ALT活性测定在筛选与预防肝炎流行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认为ALT是最敏感的肝功能检测指标之一。对于急性病毒性肝炎的诊断,阳性率可达80%~%。一般情况下,血清ALT活性增高的幅度与病情的轻重程度呈正相关。
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ALT峰值可达正常值的数十倍甚至是倍以上;慢性活动性肝炎时一般为正常值的3~5倍,当伴有肝坏死时可达正常值的10倍以上;但重症肝炎病情恶化,肝脏处于失代偿期时,血清ALT活性可急剧下降。另外,血清ALT活性增高并非病毒性肝炎的特异性指标,任何原因引起的肝细胞损伤均可导致该酶活性增高,常见引起ALT增高的疾病有:①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肝癌、肝硬化、继发性肝炎等。②心肌梗死、心肌炎、脑出血、胆囊炎、胆管炎等。③疟疾、流行性出血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寄生虫病等。
人体蛋白质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中需要酶的参与。转氨酶,又称氨基转移酶,为其中的一种。顾名思义就是催化γ-氨基酸上的氨基转移到γ-酮酸酮基的位置上,产生新的γ-酮酸和新的氨基酸。氨基酸和酮酸通过转氨基作用相互转化,而将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代谢联系起来,故转氨酶在体内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根据其作用的氨基酸和酮酸不同而将转氨酶分为数十种,其中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为主,是检测肝功能的主要项目。
在正常情况下,ALT在脏器和血液中的分配是根据正常新陈代谢和实际需要形成;肝脏组织中含量最丰富,每克肝细胞含ALT40单位,而在血液中,每毫升仅含16单位。在许多脏器和组织中虽然都含有ALT和AST,但二者的分布次序大致为ALT:肝>肾>心>肌肉;AST:心>肝>肌肉>肾,而肝内ALT的绝对值低于AST(AST/ALT比值约为2.5∶1),但ALT主要分布于细胞浆水溶部分,AST则分布于线粒体和胞浆水溶部分中。因此,任何因子(炎症、中毒、缺氧、外伤)使肝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肝细胞坏死时,这两种酶均可从肝细胞透入血液中,使血清转氨酶增高,而以ALT所反映的肝细胞损害更具特异性;但并不是诊断病毒性肝炎的特异性指标,尚有许多其他原因可引起它的升高。
一、ALT的生理性升高
ALT在血清中并不稳定,一天中其活力所呈现出的波动甚至可达2~3倍,但都是在正常范围内的,正常男性血清ALT一般高于女性;学龄前儿童一般高于成人。ALT在血清中的水平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况可见于剧烈体力或脑力活动,如剧烈运动,通宵加班,情绪过度紧张,妊娠期孕妇,感冒高热等。医院观察14例运动员空腹进行10分钟米跑步后有11例ALT升高,其中6例超过正常值;另外19名进行中等强度运动则未见超出正常。
国外有类似报道,27名水兵单杠引体向上活动7.5分钟,1.千米跑步或游泳后可引起ALT活力增高。剧烈运动引起ALT活力增高可能和运动后乳酸增加,血液偏酸,缺氧及低血糖等因素导致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强有关。少数妊娠后期的孕妇血清ALT升高系因母体及胎儿的代谢功能亢进,营养增加,从而使肝脏负担加重,肝细胞发生代偿性肿胀,ALT透入血清中造成的。
二、药物损害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许多药物都要在肝内进行氧化、还原、分解或被排除。药物可以通过直接作用或过敏反应导致肝脏损害。由于新的药物不断生产和应用,药物对肝脏的损伤也随之增加。药物性肝脏损害的临床表现,生化和组织病理等方面都与病毒性肝炎或其他肝病难以鉴别。因此,发现ALT活力增高必须询问近期用药史及有无长期用某种药物史等。
古代医学虽然没有各项生化学检测,但却有丰富的治疗思想。《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里就有“高者抑之”、“亢者平之”、“陷者举之”、“郁陈者除之”等原则性的提示。当代中医所面对的是经过一系列检查确诊的各类型疾病,某些指标的异常升降,根据上述治疗原则,当与西医学并无二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