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文化薈萃林德昌傳統創新並重傳承書畫技 [复制链接]

1#
北京医治青春痘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林德昌

傳統創新並重傳承書畫技藝

藝無止境 精益求精

文化是中國書畫的根基,也是一個民族的藝術特質;一個職務意味著一份責任,我希望可以令更多人了解傳統書畫藝術。

─林德昌

林德昌,澳門中國書畫研創學會會長、澳門頤園書畫會副理事長、澳門華夏文化藝術學會副會長、澳門業餘藝苑副會長、澳門老年書畫家協會理事、澳門商訓夜中學國畫班導師,身兼多職;作品多次入選書畫作品展,獲獎良多,傾心之作《紅梅傲雪》更獲澳門藝術博物館收藏。

林德昌希望未來可繪作1本圖文並茂的教學書籍,供學生參考、臨摹。

林德昌,廣東中山石岐人,年出生。家學淵源,受父親書法熏陶,青少年時代對書畫情有獨鍾。自從有記憶起,每逢農曆新年佳節,其父與左鄰右舍歡聚發起雅集,揮寫春聯,而他便在旁為父親磨墨、「打下手」等,父親在揮寫過程中,偶爾會向他解釋書法的理論和文字知識等。

澳門中國書畫研創學會會長

林德昌

他形容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填飽肚子是生活頭等大事,在欠缺專業工具材料、經濟條件不穩的情況下堅持喜好十分不易。當時要練字惟有到村頭撿「瓦房」的磚塊洗淨後,於上面寫字練習,之後他便慢慢開始沉迷書畫之旅。而在他練書法期間,其父會不時教授毛筆字輕重快慢的變化,以及起筆、運行及收筆等書寫要領,由於父親性情較嚴肅,就算某些字體未能領悟其所提點真意,卻往往不敢追問,生怕被父親責罵「冇記性」。

師承關萬里周雲鑽研嶺南畫

時至今日,林德昌回憶起父親當年所授技法,有感「輕與重」是畫畫的一個縮影,書法線條和美術線條不一樣,哪怕同樣一橫,也有粗與細的變化;起筆重自然慢,當運筆快時自然輕,通常寫「捺」更一波三折,用力輕線條細,用力重線條自然粗:「小時候書畫揮寫只圖開心,哪懂得甚麼章法和規律,反正按自己喜歡的形狀畫便好。」

一九七一年第一次參加社團展覽之作品

17歲那年,為創造更好生活條件,他隻身到澳門謀生,並在「中國國貨公司」任銷售員。初到異鄉林德昌面臨許多不穩定因素,繪畫練字成為業餘取樂的唯一色彩:「我白天上班,夜晚學畫,就算工作特別忙,沒時間畫畫,都會寫寫書法,總之一天不碰筆便渾身不自在。」這種對書畫藝術的堅持被旁人看在眼裏,經友人牽頭協助,得到嶺南畫派關萬里先生提點,且成為他的弟子,主要習山水。直至關老師過世,他又拜周雲先生為師,專攻花鳥魚蟲、翎毛竹石、人物等。

《海 棠》

林德昌

《贈劉景文》

林德昌

提起兩位恩師,林德昌萬般感慨。他說:兩位恩師各有正職,平日能指導學生的時間不多,下班後,只要稍有空,他便會到恩師住所兼畫室學畫。那種教學和學習方式和校園不同:「師傅在一旁工作給別人畫廣告畫,我就在另一邊自己寫畫,一見師傅歇息的空隙就向其請教;師傅示範的機會不多,主要通過理論提點及指導加深我的理解。師傅偶有廢稿,我便在旁臨摹、創作,畫好了再請師傅指點。那個年代的參考書籍很少,只能一點一點摸索,而兩位師傅所教讓我獲益良多,令我對書畫理論有更深理解,特別是顏色調配方面的啟迪。」

林德昌於八十年代手寫筆記

上世紀八十年代,林德昌的作品陸續入選各項展覽,在不同級別書畫比賽中獲獎頗豐,年他順利舉辦了首個個人展覽。當時周雲先生十分高興且自豪,逢人便宣傳或推薦前去觀看展覽。時間彈指飛逝:「有時候我挺想兩位恩師,可惜甚少有和他們『合照』的相片,現在偶然看到他們的書畫作品,眼眸中浮現與老師相處的情景歷歷在目。」他對兩位恩師滿懷感恩,時至今日仍在家中入門客廳以及畫室懸掛著兩位恩師的作品和題詞。

教學相長教授國畫傳承技藝

在物質匱乏年代,撿到《名家扇面畫譜》破舊畫冊,林德昌視為「寶藏」。

一世人喜歡做的事情不多,但有喜歡的一定要發自內心學好做好,只有這樣才會享受過程,付出多少辛勞也不會白費。記得以前在永樂戲院附近垃圾桶撿到破舊畫冊,內裏是山水、人物等畫,當時資料收集不像現時打開手機便有,畫冊雖破舊但意義頗深,以當時的生活條件哪有機會到外面看山山水水,全靠書籍臨摹尋靈感,憶起往昔,林德昌不禁感歎地說。

牛年新作《金魚》系列作品

俗語說「教學相長」,教與學從來都相輔相成,林德昌非常重視這一點。他於10多年前退休後,展開人生第二個重要里程碑,應成教中心和商訓夜中學邀請擔任國畫班導師。後來他所教學生人數愈來愈多,最後僅保留商訓夜中學的教學工作,並非因他懈惰,而是認為每個學生都需要導師付出充分時間和精力去指導。在教學方面,他對自我要求非常嚴格,從如何構思、創作、起筆等對學生毫無保留地傾囊相授。林德昌深知教書育人,需循循善誘,春風化雨,老師角色須具超乎常人的耐心,何況受教對象為長者,面對學生五花八門的提問,要迅速有哲理答覆,並要特別注意教學語氣口吻。

花蕾與葉的繪作細節

「要教好學生,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除編排課程、備課是重要一環,身為一名國畫導師,在課堂上要拿出自己最純熟的技法和題材做示範;如花卉,不同年代有不同花卉畫法,但如今本澳新花卉品種不斷引入,題材也需與時俱進,故平時見到新事物會與學生分享,我也會時時提醒學生多留意身邊新事物,定要熟悉各種花卉等描繪對象的形態,畫每樣主題均要做到成竹在胸。於課堂上,我結合師傅授予的繪作方法和自己多年領悟的經驗,再深入淺出向學生講解。換言之,學畫畫要心領神會,最主要的是尋到正確方法,」林德昌說。

特色教學加深學生繪畫認知

林德昌總結一套自身的教學方案,在閒餘時間繪作多套教學題材,將每種花卉種類細節的畫法步驟在課堂上勾勒、解剖,顯現花卉的多樣性和演變,如學生畫蝴蝶,為讓學生快速掌握繪畫技巧,他沿用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作例子,例如麥當勞標誌為「M」,如果M與W交疊,就能形成蝴蝶大概形態,他認為藝術表達形式要簡單鮮明,「簡易」更能令人加深印象。

《紫藤花》的細節畫法

不知不覺他在商訓任教近10年,由教授1個班級拓展至5個班級(基礎班、初、中、高班、創作班),亦見證國畫文化在校園遍地開花。澳門這座城市除有獨特風景、藝術氛圍極好等優良元素外,更不乏特區政府政策扶持和資源的投入。較早前文化局邀請國畫班同學參加「長者畫展」,而學生50多幅參展作品令林德昌頗滿意,學生結合了他教學知識融合運用,學有所成,充分發揮國畫的無窮魅力。如今,該批作品展示在校園走廊位置,每當他返校上課途經這文化走廊觀之,內心充滿了欣慰及喜悅。

林德昌將每種花卉細節的畫法步驟解剖

文化是中華民族藝術特質,林德昌認為國畫是蘊含民族氣質的一種藝術形式,傳統文化的傳承與藝術創新同樣重要。雖然在教學方面投入了不少時間和精力,他在個人繪畫創作方面從未懈怠。現時花鳥魚蟲等題材畫作已得心應手,惟藝無止境,要精益求精,無論甚麼時候都要抱持不斷摸索和溫故知新的心態,只有在實踐中不斷磨練筆法運用,才能更好展現國畫之美:「傳統是根基,創新是活力,創新應建立在傳統筆墨和基礎上,故傳統技法精髓的學習與汲納必不可少,就如筆墨線條的粗細頓挫是國畫獨有的,倘若失去這氣韻,這筆墨就成了另一樣東西。」

林德昌在課堂上拿出自己最純熟技法和題材向學生作示範教學。

林德昌指出:學畫畫除堅持和勤奮,在文學方面更要不斷鑽研,若果對這方面沒有一定認知,畫作完成後題款不佳,觀之終有欠缺,故詩詞歌賦要「多看、多練、多積累」,一幅作品完成後題款,一是禮貌,再者對作品負責。

致力傳承發揚中華文化藝術

周雲老師年創立的澳門中國書畫研創學會,林德昌得到師兄、師姐推舉出任會長,他感謝理事長周翰華和會員的努力,共同分擔會務,讓相關工作有序開展,會務不斷壯大。他坦言:一個職務意味著一份責任!

該會走過了20多個春秋,長期為藝術愛好者提供交流平台;致力舉辦會員作品展,堅持教學、雅集、展覽、採風等活動,搭建平台讓藝術家共聚,互相觀摩學習,在提高藝術創作水平的同時,以筆繪寫彩色的世界,進一步對外講好中國文化故事。該會未來將遵循周雲老師創會宗旨「研究傳統,發揚創新」,致力承傳中國歷代書法繪畫的傳統源流,追求更高的美學層次,更盼望中國傳統藝術的傳承生生不息。

如今耄耋之年,林德昌希望在未來日子,竭盡所能繪出1本內容簡潔鮮明、圖文並茂的教學書籍,供長者學生作參考、臨摹,激發及提升學畫人士的興趣和共鳴,讓觀者見到書籍內裏的畫面感到喜悅快樂,感染、吸引更多人加入學習國畫行列,為繼承與發揚優秀中華文化藝術和推動本澳文化事業發展獻出綿力。

市民日報專題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