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产后小便不适,疼痛,怎么回事 [复制链接]

1#

在产后,产妇在产褥期内母体的变化以生殖系统最为显著,全身其他各个系统也会有变化,其中泌尿系统的变化表现为:产后1周内产妇尿量增多,为排出妊娠期体内潴留的多量水分;妊娠期发生的肾盂及输尿管扩张,产后需2-8周恢复正常。而在产褥期内,尤其在产后24小时内,由于膀胱肌张力降低,对膀胱内压的敏感性降低,加之外阴切口疼痛、产程中会阴部受压迫过久、器械助产、区域阻滞麻醉等均可能增加尿潴留的发生。

我们日常也会通过注意二便是否通畅来判断机体的新陈代谢状况是否正常,对于产妇产后泌尿系统的异常我们也应重视,若出现尿量减少或无尿日久,还可能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等一系列情况。对于产后泌尿系统的异常,中医是怎么看的呢?这次,我们从中医角度来了解一下产后泌尿系统的疾病是如何引起、又应如何治疗。

对于产妇产后泌尿系统的异常,即中医所说的“产后小便异常”,其中包括两个方面:产后小便不通、产后小便淋痛。

一、产后小便不通

产后小便点滴而下,甚或闭塞不通,小腹胀急疼痛者,称为“产后小便不通”,即产后尿潴留。

小便的正常排出,有赖于膀胱气化的调节,膀胱气化不利,可致小便不通。常见的有气虚、肾虚、气滞、血瘀这4种类型。产妇素体虚弱,产时劳力伤气,或失血过多,气随血耗,以致脾肺气虚,不能通调水道,或先天元气不足,复又因分娩损伤肾气,以致肾阳不振;或产后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气机阻滞,清浊升降失常;或分娩时滞产,膀胱受压过久,气血运行不畅。以上均可致膀胱气化不利,而致小便不通。

腹部检查可见下腹部膨隆,膀胱充盈,可有触痛。产后小便不通是由于膀胱气化不利,虽有尿液但难以排出为主要特点,应与小便生成障碍和其他因素导致的少尿相鉴别:若无尿或少尿,行导尿术也无尿液排出者,不属于产后小便不通。

根据本病发病特点,治疗时应以“通利小便”为原则,虚者补气温阳以化之,实者疏利决渎以通之。因产后多瘀,临症治疗时以补元温阳,化气行水为主,不可滥用通利之品,以免伤正。必要时需给予导尿治疗。

l气虚症

因肺脾气虚,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膀胱气化不利,则产后小便不通,此为气虚证,可表现为产后小便不通,小便胀急疼痛;伴见精神萎靡,气短懒言,倦息乏力,面色少华;舌淡,苔薄白,脉缓弱。

故治法宜益气生津,宣肺行水。方药可选用补气通脬饮(《沈氏女科辑要》)。补气通脬饮组成为黄芪、麦冬、通草,主治气虚不升,膀胱窒塞不通,小便不利。

l肾虚症

因肾阳不足,不能温照膀胱,膀胱气化不利而致病。表现为产后小便不通,小便胀急疼痛,坐卧不宁;伴腰膝酸软,面色晦暗;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尺脉弱。

治法宜补肾温阳,化气利水。方药可选济生肾气丸。

l气滞症

因产后情志不遂,肝郁气滞所致膀胱气化不利,为气滞证。主要证候表现为产后小便不通,小腹胀痛;可见情志抑郁,或胸胁、乳房胀痛,烦闷不安;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宜疏肝理气,行水利尿。方药可选主治产后小便不利的木通散(《妇科玉尺》),其组成为:枳壳、槟榔、木通、滑石、冬葵子、甘草。枳壳、槟榔理气行滞,气行则水行;木通、滑石、冬葵子利水通小便;甘草和中。全方合用,有理气行滞,调畅气机,通利小便之效。

l血瘀症

因难产、产程过长,产程不顺,产时损伤膀胱,气血循行受阻,瘀血阻滞,气机不畅,则膀胱气化不利,产后小便不通或点滴而下,尿色略混浊带血丝;小腹胀满刺痛,乍寒乍热;舌暗,苔薄白,脉沉涩。

治宜养血活血,祛瘀利尿。方药可选加味四物汤(《医宗金鉴》),主治产后热邪夹瘀血流渗胞中,令小便淋闭。

产后5日内,产妇的尿量明显增多,应鼓励产妇尽早自解小便。产后4小时即让产妇排尿。排尿困难者,应消除产妇紧张怕痛心理,多饮水,鼓励产妇坐起排尿。可用温开水冲洗外阴及尿道口周围诱导排尿。下腹部按摩或放置热水袋,刺激膀胱肌肉收缩。产后小便不通若及时治疗,预后良好。若延治,膀胱过度膨胀可致破裂,或肌肉失去张力而难以恢复。膀胱积尿过久,易感染邪毒致产后小便淋痛,严重影响产妇生活及产褥期恢复。

接下来我们要了解的是另一部分,产后小便淋痛。

二、产后小便淋痛

产后出现尿频、尿急,淋沥涩痛等症状,称为“产后小便淋痛”,又称“产后淋”“产后溺淋”。早在《诸病源候论·产后淋候》指出:“因产虚损,面热气客胞内,虚则起数,热则泄少,故成淋也。”本病主要病机是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多因湿热蕴结、肾阴亏虚、肝经郁热导致。

患者多有产后尿潴留,多次导尿史;或外阴伤口愈合不良,或分娩及产后失血过多史;或情志所伤史,以产后出现尿频、尿急、淋沥涩痛为主要症状。妇科检查可见外阴伤口愈合不良,尿道口、阴道口充血。

产后小便淋痛病位在膀胱,病性为热,故临床辨证主要根据全身症状和舌脉以分虚实。实证者多见小便涩痛,尿黄赤色深,伴口渴心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虚证者多见小便短涩,淋沥灼痛,伴腰酸,手足心热,头晕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又因产后小便淋痛以热证、实证居多,故治疗应以清热通淋为主,再根据虚实的不同,实则清利,虚则补益。但鉴于产后多虚多瘀的特点,清热不可过于苦寒,除湿不宜过于通利,补虚不忘化瘀,免犯虚虚实实之戒。

l湿热蕴结症

由于产后血室正开,胞脉空虚,若摄生不慎,外阴不洁,或多次导尿消毒不严,或产时不顺,阴部创伤,秽浊湿热之邪乘虚入侵膀胱,或过食辛辣肥甘厚腻,酿成湿热,流注膀胱,气化不利,致小便淋痛。主要证候表现为产后突感小便频急,淋沥不畅,灼热刺痛,小腹疼痛胀急,尿黄赤或混浊;口渴不欲饮,心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宜清热利湿通淋。方药可选加味五淋散加益母草。若热伤胞络,尿色红赤者,加小蓟、地榆、白茅根、益母草、旱莲草以清热利尿止血。湿热瘀结之产后小便淋痛亦可采用针刺疗法进行辅助治疗:取中极、三阴交、阴陵泉、膀胱俞等穴,针刺行泻法,不宜灸。

l肾阴亏虚症

由于素体肾虚,复因产时、产后失血伤阴,肾阴亏虚,虚火旺盛,热灼膀胱,气化不利,致小便淋痛。主要表现为:产后小便频数淋沥,尿道灼热疼痛,尿少,尿色深黄;伴见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宜滋肾养阴通淋。方药可用知柏地黄丸加猪苓、川牛膝。若虚火内盛,潮热明显者,加地骨皮、生地黄、玄参以滋阴清热;心烦少寐者,加酸枣仁、柏子仁以滋阴安神,交通心肾;尿中带血者,加白茅根、小蓟等以清热凉血止血。

l肝经郁热症

主要表现为产后小便艰涩而痛,余沥不尽,尿色红赤;情志抑郁或心烦易怒,小腹胀满,甚或两胁胀痛,口苦咽干,大便干结;舌红,苍黄,脉弦数。是由于素体肝旺,复因产后失血伤阴,肝失所养,或产后情志所伤,肝失条达,气机郁滞,郁而化火,气火郁于下焦,热移膀胱,气化失司,致小便淋痛。

为预防产后小便淋痛,产妇应注意孕期与产褥期卫生,保持外阴清洁,预防感染湿热之邪。若产后出现了小便不通的情况,应积极治疗,若确需导尿,必须严格无菌操作。还应鼓励产妇多喝水,饮食宜清淡,忌食肥甘辛辣之品。本病预后与证型和病情的轻重有关,一般初起证轻,多易治愈。但少数病重者,可热入营血,出现高热等,治疗不及时可日久不愈或反复发作。

二便情况反映了人身体的某种健康状况,我们可以根据观察二便的情况来进行对我们身体情况进行简要的判断。若是出现了二便的异常,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产妇在产后的恢复中更是需要注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