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胡立成流传千年的腊八粥
TUhjnbcbe - 2024/5/11 16:21:00

小时候每到农历腊月初八,就急切地盼望妈妈煮的一碗热腾腾的粥顿时浑身暖洋洋的,不仅驱散了严冬的寒冷,而且喝上腊八粥,就感觉春天的脚步更近了。

腊八节

在我国,喝腊八粥的风俗已有一千多年了。从宋代开始,每逢腊月初八,不论是朝延、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里,皇帝和皇后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东京梦华录》、《梦粱录》等书里都有记载。清代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腊八粥》中记载更详细:“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红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仁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瓜子、花生、榛瓤、松子及白糖、红糖、葡萄,以作点染。

佛教传说

据说,关于腊八粥的来历有两种说法:其一,据说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在得道成佛之前,曾游遍了印度的名山大川,当他来到地处荒僻人烟稀少的摩揭陀国时,又累又饿,晕倒在尼连河畔。一位善良的牧羊女恰好从此经过,急忙将自己随身所带的午餐拿出来,又取来甘甜的泉水,用火加热后喂给释迦牟尼。牧女的午餐,是几天来家里吃剩下的各种黏米、糯米和豆类混合在一起的杂货饭,里面还有从山上采来的各种干果。释迦牟尼吃了后元气恢复,精神振奋,于农历十二月八日得道成佛。

从此,每到腊月初八,群僧集会,诵经演法,寺院里还用蔬菜、干果和米谷煮粥供奉神明。人们称这种什锦粥为“佛粥”,上供结束后便施舍给贫民百姓。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这个习俗逐渐在民间流行起来。南宋时,腊八粥不仅是民间盛行的食品,而且还是馈赠亲友的礼物,被陆游写入诗中:“今朝佛粥便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其二,在另一个传说里,腊八粥是明太祖朱元璋留下来的。因为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被迫给财主家放牛,常受虐待。一天放牛回来,头牛过独木桥时摔死了。财主气坏了,便把他关进屋子里不给饭吃。朱元璋饿得在屋中直打转,突然发现了一个老鼠洞,扒开后发现里面有米、豆、芋头,还有红枣等。因为数量少,他便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得十分甘甜可口。朱元璋当了皇帝后,有一天,他忽然想起这种粥,便叫御厨给他做了一碗吃,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文武官员们纷纷效仿,腊八粥渐渐由宫廷传到民间,便成了风俗。

腊八粥熬制

腊八粥的做法也是有差异的。一般是用八种当年收获的新鲜粮食和瓜果煮成的,由我国各地物产不同,用料也有差异。北方人爱用江米、黏黄米小米、赤豆、豇豆等为原料,山东人喜加大红枣、花生仁,东北人喜加松子仁、榛子仁,而北京人喜加桃仁、杏仁、瓜子、葡萄干、栗子抛成粥后加适量红糖或白糖食用。南方人喜用粳米、蚕豆、芋艿、白果、青菜、肉丁等,外加少量盐、桂皮等制成咸味腊八粥。而地处陕西河南的中原人,多喜欢添加黏秫米、珍珠米、薏仁米,有些地方还加腊肉、羊肉,味道多呈辣味。

然而,不管怎么变化,腊八粥的主要原料为谷类,常用的有粳米、糯米和薏米。粳米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等成分,具有补中益气、养脾胃、和五脏、除烦止渴、益寿等功用。糯米具有温脾益气的作用,适于脾胃功能低下者食用,对揭于虚寒泄利、虚烦口渴、小便不利等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中医认示为薏米具有健脾、补肺、清热、渗湿的功能,经常食用对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症也有良效。富含膳食纤维的薏米有预防高血脂、高血压、中风及心血管疾病的功效。

腊八粥配料

腊八粥不仅是习俗和美食,更是养生佳品。豆类是“腊八粥”的主要配料,常用的有黄豆、赤小豆。黄豆含蛋白不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铁、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营养十分丰富,并且具有降低血中胆固醇、预防心血的管病、抑制多种恶性肿瘤、预防骨质疏松等多种保健功能。

赤小豆中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中医认为本品具有健脾燥湿、利水消肿之功,对于脾虚腹泻以及水肿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花生有“长生果”的美称,具有润肺、和胃、止咳、利尿、下乳等多种功能。

核桃仁具有补肾纳气益智健脑、强筋壮骨的作用,还能增进食欲、乌须生发,核桃仁中所含的维生素E更是医药学界公认的抗衰老药物。腊八粥内多种谷豆蔬菜果仁同煮,各种营养成分可起互补作用,特别是蛋白质中的八种氨基酸特别全,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钙、铁、磷等也非常丰富,提高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由于腊八粥易于消化吸收,特别适合老人、儿童、孕妇、病人食用,对人体具有健胃、养血、补气、安神等功效,可以经常食用。

腊八粥的食材

旧时有语说:“一过腊八,书坊豁塌”。遥想往年幼儿时期,想着吃完腊八粥,就快要放假了,可以尽情地到河槽里滑旱冰,还可以结伴到光秃秃的核桃树下,捡风吹落下的落壳的核桃,扒开旋风叶底下,就会发现特别鲜亮的核桃,也舍不得吃,就立马装在棉衣口袋里,也顾不上外边吹来的寒风,只觉得心里美滋滋的,甭提多高兴了,寒假作业我那会还是早早做完,就像跟着比我大些的孩子们,寻找有书看的家里去看人家的小人书,连环画等,快到吃饭时就赶紧往家跑,深怕父亲那种严厉的眼神……

记得长辈们讲,冬至十天就是新年,过了新年离腊八就不远,每到腊八的晚上在家的就兴奋得睡不着觉了,半睡半醒,半夜醒来睁开惺忪的睡眼,屋子还黑乎乎的,窗户的麻纸上还闪着油灯的灯光,就迫不及待地从被窝里趴起来,早早起来就等着,父母亲精心熬制的腊八粥,端着父亲从窑头买的兰花碗,就着油灯依稀的灯光,歪着头舔着母亲撑着碗边外的粘糊糊的腊八粥,倍感热乎香甜的,驱寒暖心的,背着书包跑去学校,等着放假的那一天的早点到来。

北京童谣

过了腊八,过年就近了。记得有一首童谣《过了腊八就是年》: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闹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穿新衣戴新帽……

过年了,自己可以去亲戚家拜年,吃着瓜子花生,还能吃着大白兔,收集更多的糖纸当书签——心里那种高兴劲儿也像过年似的,想着想着,想永远留在那种美好的记忆当中……

相关链接

传说一: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

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大人认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腊八节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传说二:为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

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传说三:教育后辈要勤俭持家

西晋时有个极懒的青年人,平素游手好闲,坐吃山空,他的新婚娘子屡劝无效,然而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里断炊了,那小伙子饥肠难熬,遍搜米缸、面袋和家里的坛坛罐罐,将剩粒遗粉连通可食的残碎物,过洗入锅,煮了一碗糊状粥喝下,从此,苦思悔恨,狠下决心痛改前非。当地人们便借此教育子女,每逢腊八都煮粥喝,既表示腊祭日不忘祖先勤俭之美德,又盼神灵带来丰衣足食的好年景。

传说四: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

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大家饭”,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作者简介:胡立成,笔名虹雨,山西五台人,医教世家之后。文化传媒人,品牌创意人,抗战红色文化传承人,乡土文化宣传人。北京市写作学会会员、国际摄影协会会员、文字友情新媒体总编、中国网特约编辑、《旅游作家》专栏作家、山西新闻网慢游山西专栏作者、国际摄影杂志记者等。曾荣获仓央嘉措国际诗歌奖全球位优秀诗人奖,多次在全国刊物上发表并获奖。文化主张: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1
查看完整版本: 胡立成流传千年的腊八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