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吃得少,活得久,有科学依据吗是否值得
TUhjnbcbe - 2024/2/22 9:10:00

“体检报告我拿回来了,怎么血脂这么高呢!”张爷爷,男,76岁,平时比较注重健康,吃饭的时候也比较规律,而且吃的很饱,但是在体检结果出来后,反而不如邻居老刘。

老刘跟他年纪差不多,平时吃得也不见得比自己好,吃得也不多,为什么身体素质会比自己好呢?

张爷爷的老伴儿说:“不是有句老话吗?吃的少,活的久。”

这句话一下子点醒了张爷爷,或许正是自己的暴饮暴食害了自己。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一般认为吃得越多营养也会越多,吃饭吃得少反而会导致营养不良,不利于身体的调养。那么,为什么会有“吃的少,活的久”的说法呢?这种说法是真的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究一下答案吧!

一、“吃的少,活的久”是真的吗?已被科学证实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过午不食的说法,意思是在太阳到正中午后,一直到次日黎明,这段时间是不允许吃东西的。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合理饮食一直是健康身体的重要保障,而吃得少,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现在大家面临可供选择的饮食越来越多,在此背景下出现了许多言论,告诉大家要克制饮食,只有吃的少才能活的久。可是,这种说法真的是正确的吗?为什么说“吃的少,活的久”呢?

现在有一种说法,少吃、偶尔断食或限制热量可以延长寿命。其实,这种方法确实是有科学依据的。因为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机体抵御压力、控制蛋白质摄取量和保持基因载体的完整性。

首先来说,少吃会减少胃部负担。特别是晚饭,尤其要吃得少。这样可以避免临睡前胃部胀满给胃黏膜造成刺激,使夜间胃酸反流的症状相应减少。

其次,少吃可以延缓衰老。这是因为少吃点可以减少活性氧的生成,来减少活性氧对细胞的伤害,以此来实现降低恶性疾病风险,实现延缓衰老。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了,什么是活性氧呢?

活性氧就是氧化力很强的氧,它主要由人们呼吸时吸收的氧被催化形成的,是对人体极其有害的物质,诸如癌症、动脉硬化、中风、糖尿病和肥胖等生活习惯病,大多被认为与活性氧有关。

当人们吃得越多时,摄入的热量越多,产生的活性氧就越多,对人体的潜在威胁就越大。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少吃确实可以延缓衰老。

少吃还有利于促进大脑的物质代谢。这是因为大脑中存在着一种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分泌过多,会使脂肪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大,从而导致脑动脉硬化,脑皮质血氧供应不足,脑组织萎缩和脑功能退化,会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人的寿命。

并且,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数量会由于饮食摄入过量而增加数万倍。因此,少吃可以通过减少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从而实现“长寿”。

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这个说法也得到了科学界的广泛肯定。美国科学家发现了一个节食能延缓衰老的另一个因素——基因。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小组,在实验鼠体内发现了一个名叫SIRT1的基因,它可以帮助人体在热量摄入较少的情况下防止细胞的死亡。

并且,大量的SIRT1还可以抑制一种称为Bax的蛋白质,这种Bax蛋白质会在细胞的线粒体上打洞,使细胞凋亡。因此,该科学小组认为,这段基因可能是少吃可以长寿的又一证据。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吃的少,活的久”的说法确实是有理可循的。在日常饮食过程中,大家要做到饮食适量,千万不能暴饮暴食。吃饭吃个八分饱,更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二、少吃有“要求”,时间很有讲究

“吃的少,活的久”已经得到了科学证实。但是,这句话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呢?只是在吃饭的时候,吃得少就可以了吗?其实这句话的背后大有讲究,不仅要求吃得少,而且还有时间的限制。那么具体要求是怎样的呢?下面我将带大家一起来看一下。

1、三餐时间要适宜。在正确的时间吃饭,不仅可以帮助大家消化,而且可以减少对胃部的伤害。现在很多人由于晚上熬夜,早晨经常八点才起床,有的人甚至因为赖床不吃早餐,这种做法完全不可取,早餐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事实上,早餐时间最好安排在早上七点左右,在这个时间段,人体的体温开始上升、交感神经变得活跃,消化系统也已经开始运转,肠胃已经苏醒。在这个状态下摄入食物,可以让食物里面的营养成分得到最高效地消化吸收。

午餐的时间最好安排在11点到13点之间,这是因为在这个时间段,人体内各个组织与消化系统的状态达到一天中最强的时候。不仅可以实现肠胃对食物快速的消化吸收,而且可以提高对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晚餐的时间尽量不要太晚,这里建议大家最好在睡前4个小时吃完晚饭,这是因为食物要在肠胃实现完全消化吸收需要四小时,如果吃得太晚,会导致血液循环集中在肠胃,导致大脑无法实现充分的休息,影响我们的睡眠。

2、吃饭速度要合理。大家吃饭速度都是不同的,有的人细嚼慢咽,一餐饭可能需要四十分钟,有的人吃得很快,可能十分钟就能吃完。那么,究竟吃饭吃多长时间比较合适呢?其实,吃一顿饭最好的时间是控制在20分钟左右。

少于20分钟,可能吃得太快了,食物得不到充分的咀嚼,一些食物的残渣可能会给肠胃带来较大的消化负担,进而容易伤害食管黏膜和胃部。

但是如果吃得太慢对胃也不是很好,这是因为消化酶的活性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进食开始的十分钟以后,才能达到消化酶活性的最佳时刻,可以提高肠胃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率。所以,掌握好吃饭的时间也尤为重要。

3、晚饭可适当少吃。俗话说“早上吃的好,中午吃得饱,晚上吃的少。”晚餐是最适合少吃的一餐饭,晚上吃得太多,不仅会导致脂肪堆积,而且不利于消化,甚至会影响睡眠。因此,建议大家晚饭吃个七八分饱就可以。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吃的少,活的久”有很多时间的要求,不仅要求三餐在合理的时间进行,还需要控制吃饭的时间,而且在晚餐时少吃会更好。

三、如何饮食才能真正长寿?

上文我们介绍了三个“吃的少,活的久”的时间要求,劝告大家要学会科学地控制饮食时间。而要实现真正的“活的久”,可不仅仅是“吃的少”就能做到的,想要帮助少吃实现更大的效果,还要在饮食上做好以下几点:

在饮食上,大家一定要做到营养均衡。老话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只有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都适量摄入,才能满足人体生理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素。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饮食中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不要挑食。

多吃应季的蔬菜水果,蔬菜水果富含天然的维生素C,可以帮助人体保持肠道畅轻,抗衰老、抗氧化,并且还能够增强免疫力。

适当摄入谷物,像小麦、大米、高粱、小米等,它们不仅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同时也是人体所需维生素B1、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

小孩子的成长发育、中老年人防治骨质疏松,都需要摄入钙和维生素D。奶制品和乳酪都是富含钙元素的食品,海带和虾皮海带和虾皮也是高钙海产品,黑木耳和紫菜的补钙能力也很强。因此就补钙来说,大家可以针对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爱的食品。

尽量少盐少油。高脂肪饮食与肥胖、脂肪肝、心血管疾病与某些癌症有密切关系,也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在饮食过程中,特别是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和老年人,一定要在饮食中严格控油、控盐,保持饮食清淡,降低恶性疾病的风险。

总结

对于我们来说,保持强健的身体是第一位的,是享受幸福生活、实现人生价值最重要的保障。虽然现在大家的物质生活普遍比较丰富,但是一定要克制口腹之欲,千万不能肆无忌惮地乱饮乱食。

俗话说病从口入,科学地控制饮食,少吃一点,有助于我们保持强健的体魄。

参考资料

新研究证实少吃助长寿[J].本刊编辑部.创新科技.(12)

“麦凯效应”——适当限食能延寿[J].王廷兆.中国保健营养.(09

1
查看完整版本: 吃得少,活得久,有科学依据吗是否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