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非遗之光德昌傈僳族一个六千人的小族群,
TUhjnbcbe - 2020/12/3 14:35:00
全国白癜风爱心大使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60318/4792761.html

德昌县傈僳族

傈僳族因所穿的麻布衣服的颜色,分为白傈僳、黑傈僳和花傈僳。在德昌县的傈僳族主要是花傈僳。

德昌县是四川省内以金沙江为支流的傈僳族聚居最多的地区。

德昌傈僳族早期居住在“窝勒”(今攀枝花市郊区)一带。在清代嘉庆年间,因为战争而被迫逃往米易、德昌境内。因过去交通不便等原因,德昌傈僳族至今仍保留着大量的旧时传统习俗。

其原生态歌舞、服饰、婚俗、口弦、葫芦笙、火草织布技艺、民间文学等等,都成为最具民族特色的极其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创造并传承了许多优秀的民族文化。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德昌傈僳族独具魅力的民风民俗。

1

服饰篇

德昌傈僳族被称为花傈僳,与其服饰颜色鲜艳古朴有关。傈僳族男子多穿白色衣服,比较简单,而傈僳女性的服饰相当繁复精致。成年妇女头上通常包青布帕,身穿花领偏襟窄袖上衣,下穿多褶皱的百褶裙。无论是衣领、衣袖、裙边、盖头、挎包,傈僳族人都精心刺绣,让服饰更显精巧精美。

在服饰制作方面,德昌傈僳族拥有傈僳族火草织布技艺(国家级)、傈僳族服饰(省级)、傈僳族刺绣制作(省级)等三项非遗项目。

傈僳族火草织布技艺

德昌傈僳族火草织布技艺十分独特,编织时有两梭,一梭为火草线,一梭为麻线,然后交织而成。整个制作过程要经过采、撕、割、晒、淋、泡、理、漂、绕、纺织等20多道加工环节,每一道工序都是靠她们的双手亲自来完成。织一件衣服,要花上好几个月的时间。

2

舞蹈篇

傈僳族俗语说,“傈僳娃儿不会说话就先学唱歌,不会走路就学跳舞”。因此德昌傈僳族人能歌善舞,音乐天赋出众。德昌傈僳族嘎且且撒勒舞也被列为省级非遗项目。

嘎且且撒勒舞

嘎且且撒勒舞意为跳来美好的舞蹈,相传是由72种曲调组成72种舞蹈。舞蹈反映了傈僳族人与大自然的斗争和日常劳动。舞蹈动作有扳包谷、纺麻、鸟儿河水、诓娃娃等日常生活内容,非常形象和生动,堪称真正来自生活的艺术。

3

乐器篇

都说傈僳族能歌善舞,离不开的就是他们独有的乐器。傈僳族乐器主要有葫芦笙和口弦,葫芦笙和口弦是傈僳族人生产劳动、节庆活动、红白喜事的重要伴奏乐器。

葫芦笙

葫芦笙的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多为自制的管葫芦笙,整个乐器制作虽然要求精度高,但取材简便,演奏出来的音乐音色独特,音质古朴。

口弦

除了葫芦笙以外最常见的乐器还有口弦,是用坚硬的*竹制作而成,分为三弦和单弦。用手拨动口弦尖端,引起簧舌振动,便会发出明亮的叮咚之音。

4

婚俗篇

傈僳族结婚不兴媒人,不讲究彩礼,婚前祝告家神、葫芦笙迎亲、被盖高擎四角遮新娘、坝坝宴、请拜仪式、新婚第一晚伴郎伴娘陪宿于新房内,这些细节使得傈僳族婚礼既极富情趣,又内涵深厚。如今傈僳婚俗礼仪,也已经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5

养蜂篇

傈僳族是狩猎民族,捕猎野蜂是他们狩猎的一项技能,这种技能世代相传。德昌县傈僳族人将马蜂、土琴蜂、牛角蜂、狗屎蜂等20多种野蜂巢取回家悬挂在房前屋后,不需要喂养,让野蜂自己在蜂巢内繁殖。每年8月左右取第一次蜂蛹,以后在9月、10月各取一次,并将蜂蛹制成美食。

如今德昌傈僳族这个多人的小族群,却拥有多达14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个相对独立的族群,能保留下这么多的文化遗产的确非常难得,无不闪烁着德昌傈僳人民的睿智光芒。

内容来源四川画报、凉山非遗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非遗之光德昌傈僳族一个六千人的小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