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知识大全——新生儿常见疾病护理
便秘
新生儿有时会发生便秘的现象,可从以下几方面调理。
(1)坚持母乳喂养,同时,妈妈饮食要清淡,少吃辛辣食物。
(2)每次哺乳时延长单侧哺乳时间,多给宝宝喝后半段脂肪含量较高的乳汁。
(3)每日为宝宝进行新生儿抚触,特别注意腹部的按摩,适当给宝宝做腹部按摩也能预防便秘的发生。
(4)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的新生儿,要注意配方奶粉及水的比例要严格按照说明配比;也有可能是奶粉中的棕榈油不消化引起的,可以尝试使用不添加棕榈油的小分子蛋白配方奶粉,有助于缓解排便困难和便秘。
(5)也可以给宝宝添加益生菌,调节宝宝的肠道菌群,有助于软化宝宝大便,改善排便困难和便秘。
腹泻
宝宝感染肠道病菌、护理不当、消化不良等均会引起宝宝腹泻。腹泻时宝宝的大便次数增加,性状改变。但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大便次数会较多,每天大便次数可以多达7~8次,甚至10~12次,质地较稀、颜色偏黄,只要宝宝精神好,吃奶正常,体重增长正常,就是正常的,要与腹泻相区别。新生儿发生腹泻,护理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宝宝腹泻时不要急于禁食,因为宝宝腹泻会大量丢失水分,禁食会加重脱水和酸中毒;同时进食太少,宝宝处于饥饿状态,会增加肠壁消化液的分泌,加重腹泻。
(2)日常护理宝宝过程中妈妈要注意观察并记录宝宝大便次数、性状、颜色及量的变化,大便次数多,粪质含水量增加时要注意观察宝宝有无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哭而无泪、尿少等脱水表现。
(3)在宝宝腹泻时应适当补充水分,只要宝宝想吃、能吃,精神好,就给予适当的饮食,宝宝即使腹泻次数多一些,也会逐渐好起来的。如果宝宝腹泻次数多,失水严重,已经造成脱水,只补充白开水是不行的,需要补充丢失的钾、钠、氯等,这时就要及时就医进行补液治疗了。
(4)肠道的功能恢复需要时间,腹泻好转后不要急于给宝宝补充营养,因此时宝宝的胃肠道功能还很虚弱,饮食要以清淡、适量为原则。人工喂养的宝宝,奶粉的冲调要遵循奶粉的配比要求,不要过浓或过稀,也不可加糖、果汁等调味。奶制品现配现用,温度适宜,不要过凉食用,没食用完的要倒掉,不要室温下放置过长时间,避免细菌滋生。注意严格消毒宝宝的奶具水杯、水瓶等食物。
(5)护理宝宝前后均要认真洗净双手,发现宝宝有大便次数增多、含水量多、含有泡沫、带有酸味或腐臭味,有时混有消化不良的颗粒物及黏液、蛋花汤样稀便,宝宝伴有呕吐、发热、哭闹时要及时就医。
(6)宝宝腹泻期间要注意宝宝的清洁卫生,特别加强宝宝的臀部护理,避免臀红的发生。
(7)宝宝的腹部应注意保暖,腹泻时宝宝往往因肠道痉挛引起腹痛,腹部保暖可缓解肠道痉挛,达到减轻疼痛的效果。宝宝睡觉时要盖好腹部,防止受凉。
(8)提倡母乳喂养,母乳是最符合宝宝的营养需要和消化吸收的,而且母乳中含有大量可以提高宝宝免疫力的成分,喂养时要坚持正确的喂养方法,做到按需哺乳,在夏季及宝宝生病不适时不宜断母乳。
(9)注意观察宝宝有无食用某种食品后发生特异性腹泻,若有,需就医以排除食源性、过敏性疾病。
湿疹
新生儿湿疹,通常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引起的,常见于1~6个月的宝宝,这个阶段正值吃奶时期,所以又被称为奶癣。多在宝宝1~2个月出现,6个月逐渐好转,多在1~2岁痊愈。湿疹与很多因素有关,如宝宝蛋白过敏,受到洗涤剂、化妆品等化学制剂的刺激,冷热环境不良刺激,喂养不当、遗传因素、过敏体质、消化不良等都可能引起宝宝湿疹的发生。
湿疹的皮疹表现多样,多是以丘疱疹为主的多形性红斑、丘疹水疱,脱屑、裂口,甚至渗出、糜烂,并伴有皮肤瘙痒,多见于头面部,逐渐蔓延至颈、背胸及四肢,甚至全身,具有时好时坏、反复发作、冬季加重的特点。护理要点如下:
(1)日常避免使用肥皂及热水清洗宝宝湿疹患处,洗澡时用清水,保持皮肤清洁,尽量避免湿、热刺激,碱性洗涤剂及温度过高会加重湿疹的症状。
(2)保持宝宝皮肤湿润,使用植物性的保湿霜。
(3)注意观察宝宝湿疹变化,避免接触致敏物质,有过敏体质的宝宝外出时要注意防护,春季风大时尽量少让宝宝出门,花开时避免接触花粉。
(4)饮食上注意去除致敏原,因配方奶引起的湿疹,可选择深度水解的配方奶粉,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要在饮食上多注意,忌食鱼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5)宝宝的衣物选用纯棉质地,避免毛织物品或化纤织物,衣物经常换洗,衣物洗涤剂充分漂洗干净。
(6)勤给宝宝修剪指甲,避免宝宝因瘙痒抓挠损伤皮肤。
(7)天气炎热时,注意防晒。
(8)如果仅是红斑丘疹,无渗出时可以使用湿疹膏治疗;如果湿疹出现渗出、糜烂、感染时就要及时就医了。
(9)湿疹的治疗往往要激素加抗生素软膏联合应用,一定要坚持治疗,不要断断续续,反复的间断治疗会造成用药时间延长,过敏持续,且过敏程度逐渐增强。
痱子(热疹)
宝宝的自主神经发育不完善,皮肤体温调节能力弱,新陈代谢旺盛,皮肤汗腺未发育完善,如果再加上天气高温闷热,会引起宝宝汗液排泄不畅积于皮内引起汗腺周围发炎,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痱子也叫热疹。
典型的痱子初期为红色小点,后出现透明小疱,破溃后脱屑,严重时可化脓,出现脓疱疹。
(1)宝宝勤洗温热水澡,沐浴后擦干皮肤,可涂适量祛痱粉,吸附皮肤多余的水分,保持皮肤干燥,宝宝出汗时及时为宝宝把汗液擦干,尤其注意皮肤皱褶部位。
(2)宝宝的居室环境保持通风凉爽,温湿度适宜,避免日晒。天气炎热时不要总抱着宝宝,宝宝睡觉时要适当变换体位,避免长时间一种体位造成散热不畅,引发痱子。
(3)宝宝的衣服要宽松,轻薄透气,纯棉质地,衣物随温度增减,不要穿太多,勤换洗,保持衣物清洁干爽,选用宝宝衣物专用的洗涤用品,漂洗彻底,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4)如果痱子形成小脓疱,切不可用手挤压,避免破溃后继发感染,医院进行诊治。
鹅口疮
鹅口疮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表现为在口腔黏膜表面出现白色或灰白色乳凝块状物,常见于颊黏膜,其次是舌、齿龈、上腭,甚至蔓延到咽部。一般无全身症状,不影响进食,严重时可伴有低热、拒食、吞咽困难。
预防与护理
(1)注意观察口腔:日常需要经常观察宝宝的口腔,如果是宝宝吃奶后口腔中残留的奶液,喝水后就不再看到白色凝乳状物,而鹅口疮喝水后,仍可见白色凝乳状物,而且用棉签擦拭后,可见露出的粗糙潮红的黏膜。
(2)母乳喂养与奶具消毒:母乳喂养前,一定要清洗乳头,避免由于宝宝妈妈的乳头不清洁,而使宝宝口腔发生感染。使用过的奶具及吸奶器一定要先用新生儿专用的清洗剂清洗干净,然后使用奶具消毒锅进行消毒后再使用。
(3)用药及护理:根据医嘱可用制霉菌素研成粉末和甘油调匀,用棉棒涂擦在宝宝口腔内的黏膜上。涂药应在喂奶后进行,以免吃奶将药物冲掉,每4小时1次,每天3~4次,直到白色斑点消失后,再用1~2天。若宝宝伴有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
咳嗽
咳嗽是宝宝呼吸道受到异物或分泌物刺激后正常的生理防御反射,是一种自行清除呼吸道黏液的办法。
(1)新生儿的咳嗽反射较差,痰液不易排出,出现咳嗽时不要给宝宝使用强力的止咳药,止咳药使咳嗽暂时停止,但痰液更加不能顺利排出。
(2)日常喂养时也要注意宝宝吞咽情况,发生憋气时及时停止喂奶,待呼吸平顺后再继续,避免引起呛奶咳嗽。
(3)宝宝咳嗽时注意观察伴随症状。普通感冒的咳嗽会伴有痰鸣音,宝宝不会气喘和呼吸急促,百日咳的咳嗽是猛烈而沙哑的阵咳,哮喘时的咳嗽常常伴有喘鸣或气急,咳嗽时间长达10天以上,晚上或是在运动后病情会加重;反流性食管炎引起的咳嗽是宝宝在进食之后出现持续的沙哑的咳嗽并伴有气喘。
臀红和尿布疹
宝宝的臀部皮肤非常薄嫩,每天要受到多次的尿便的刺激,尿布疹是宝宝新生儿期常见的皮肤问题。尿布疹是宝宝臀部的一种炎症,表现为臀红、皮肤上有红色斑点状疹子,甚至溃烂流水,宝宝会由于不适表现出哭闹不安,在天气炎热的夏季发病率更高。诱发宝宝尿布疹的原因有:尿液、粪便刺激;尿布或纸尿裤不透气或大小便后未及时更换;潮湿闷热损伤皮肤;粗糙的尿布刺激磨损皮肤;爽身粉涂抹过多,结块磨损皮肤;对衣物、尿布的清洗剂过敏;饮食不当,出现消化不良症状;大便次数增加等。
预防和治疗臀红和尿布疹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1)如果宝宝皮肤较敏感就要增加换纸尿裤或尿布的次数,特别是在每次喂奶前及排便后及时更换。更换时要把臀部皮肤清洁干净,更要让宝宝的屁股透透气。
(2)在更换上新的纸尿裤或尿布前要保证臀部已经彻底干燥,而且尿布或纸尿裤不要兜得过紧,臀部皮肤正常时可薄薄地涂一层护臀霜进行隔离,减少尿便对臀部皮肤的刺激。
(3)尽量减少爽身粉的使用,因为爽身粉吸水后容易结块,刺激皮肤。尿布清洗后一定漂洗干净,再用开水烫一下,晾晒在太阳下消毒杀菌,阴天可用电熨斗烫干,不要放置在阴暗处,以免滋生细菌。不要为了怕污染床单而使用塑料布或油布等不透气材料包裹宝宝臀部。
(4)如果已经发生了臀红,白天在保暖的前提下尽量将臀部皮肤暴露于太阳下,宝宝可以采用俯卧位,头要侧向一侧,俯卧位时宝宝妈妈一定要在旁看护,避免宝宝头部活动时堵塞口鼻。俯卧时宝宝的四肢也要注意观察,避免宝宝肘、膝局部摩擦造成皮肤破损。宝宝哭闹烦躁时要及时更换体位,避免肢体局部长期压迫产生疲劳。
(5)臀红部位的皮肤清洁时注意力度要轻柔,使用湿巾时要选择不含酒精成分的宝宝用湿巾,不要用力擦拭而是轻轻蘸干。清洁后不要急于换上新尿布,一定要充分干燥,局部皮肤有破溃时不要使用护臀膏,也不要用热水清洗。
(6)如果宝宝肛门周围反复出现轻度红肿,呈规则圆形,而宝宝没有腹泻,就不是单纯的尿布疹了,这种表现称为“铜币征”,不是因为大小便的刺激引起的,而是由于过敏因素引起,这时妈妈就要细心观察下宝宝进食何种食物后症状加重、何种食物后症状会减轻,有怀疑的食物就要立即停掉观察,并可加上活性益生菌治疗,可以较快控制过敏的发展。
发热
发热是人体对于身体异常状况的一种防御反应。引起发热的病因有很多种,如宝宝抵抗力弱,感染了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会引起宝宝发热;新生儿期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无论产热和散热功能都不完善,自我调节能力较差,体温易受周围环境温度影响,外界温度过高也会引起新生宝宝发热;宝宝汗腺组织发育也不完善,给宝宝包裹过厚会导致散热异常引起发热;新生宝宝皮下脂肪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宝宝刚出生后经呼吸、皮肤蒸发以及排出大小便等方式丢失相当多的水分,而宝宝生后3~4天内母乳量相对较少,如未及时补充可造成体内水分丢失过多,导致新生儿血液浓缩而发热也称为脱水热;有时宝宝剧烈活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进食、排便等,都可使宝宝的体温暂时升高;而且由于宝宝新陈代谢旺盛,一天之中体温也会有所波动,生理性体温波动常表现为清晨较低、白天略微上升、晚上比较高的特点。
判断宝宝是否发热的最好办法就是测量体温。新生宝宝常用的测体温方法为测腋温和测肛温。正常情况下,新生宝宝的腋下体温一般为36~37.4℃;肛温会比腋温测量的数值高些,测量时间以5~10分钟为宜。
发热可分为四类:低热,37.3~38℃;中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大于41℃。日常要注意观察宝宝的一般表现,平时经常用手摸摸宝宝的颈后部,也可以触摸宝宝的额头,观察宝宝有无脸部潮红、嘴唇干热、哭闹不安的发热表现。若宝宝体温升高,伴有精神差,皮肤灰暗发花,喂养时吸吮吞咽差,奶量明显减少,往往提示宝宝有较严重的疾病发生。
新生宝宝抵抗力弱,日常护理中要注意消毒隔离,避免新生儿感染的发生,对于感染因素引起的发热要积极治疗,避免严重的并发症。宝宝衣被根据环境温度及时调节,避免穿着过多,衣物包裹不要过多过紧。外界环境温度适宜,避免过热,室内空气要新鲜流通。观察母乳量及喂养量,可以用每天尿量或尿次和体重增长情况来评估摄入的奶量是否充足,入量不足者应增加母乳哺喂次数并酌情补液。发热时可以给予宝宝温水洗澡或擦浴,但不要使用酒精和冰袋。
本文转载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