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医药行业专题报告抗病毒药物方兴未艾,仍存
TUhjnbcbe - 2023/3/8 17:58:00

如需报告请登录。

一、病毒性疾病是人类健康主要杀手之一

1.1人类对病毒的认识由浅及深

早在公元前二到三世纪,中国和印度就有关于天花的记载,中国从公元十世纪宋真宗时期就有人接种人痘以预防天花。而人类真正科学地认识病毒始于年,德国人麦尔在研究烟草花叶病时发现其具有传染性。年,俄国人伊万诺夫斯基重复了麦尔的实验,其进一步发现致病病原并非细菌。年,荷兰细菌学家贝杰林克通过深入研究,首次将引起烟草花叶病的致病因子命名为“病毒”,从而开创了病毒学独立发展的历程。此后,人们相继了发现包括流感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狂犬病病毒、马铃薯花叶病毒等在内的上百种病毒,这是病毒研究的病毒发现阶段。此后病毒学研究又相继经历了化学和结构研究阶段、细胞病毒学阶段和分子病毒学阶段。病毒研究对防治人类、动物和植物的疾病做出了重要贡献。

病毒能繁殖、遗传和演化,具备生命最基本的特征。病毒主要由内部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组成,是一类非细胞生物体。目前学术界对病毒并无统一的定义,其主要包括以下特点:

形态极其微小,几十到几百纳米,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

没有细胞结构,主要成分仅核酸和蛋白质两种;

一般来说,每一种病毒仅有一种核酸,DNA或RNA;

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

以核酸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大量繁殖;

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生物大分子状态存在,并长期保持其侵染活力;

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有些病毒的核酸能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并诱发潜伏性感染。

病毒的基本结构为核衣壳,由核心和衣壳组成。核心物质为核酸,是病毒的遗传物质,通常为DNA或RNA。衣壳是围在核酸外面的蛋白质外壳,具有抗原性,能够保护核酸和介导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结合。除基本结构之外,有些病毒核衣壳外还有一层脂蛋白双层膜结构,是病毒以出芽方式释放,穿过宿主细胞膜或核膜时获得的,称为包膜。在包膜表面有病毒编码的糖蛋白,镶嵌成钉状突起,称为刺突。包膜和刺突同样具有一定的抗原性。

目前已知的病毒有多种,分类方法多种多样。按照宿主类型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噬菌体等;按照遗传物质可分为DNA病毒、RNA病毒、蛋白质病毒(朊病毒)等;按照病毒结构又可分为真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根据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规定,病毒分类系统包括目(order)、科(family)、亚科(subfamily)、属(genus)、种(species)分类阶元。

1.2病毒性疾病广泛流行

常见的人类病毒感染性疾病包括:流感、艾滋病、呼吸道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疱疹、流行性乙型脑炎、水痘、麻疹、风疹、狂犬病、埃博拉出血热等。

1.2.1流感:季节性流行特征明显,接种疫苗是最有效预防手段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为单股、负链、分节段RNA病毒,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丁四型。甲型流感病毒根据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不同的亚型,目前发现的HA和NA分别有18个(H1-18)和11个(N1-11)亚型。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亚型以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流感起病急,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患者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或基础疾病加重发展成重症病例,少数危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坏死性脑病或多器官功能不全等并发症而死亡。

流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流行特点。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每年呈季节性流行,每年10月我国各地陆续进入流感冬春季流行季节。其中甲型流感病毒由于宿主众多及其结构特点,常发生变异,在人群免疫压力下,每隔2-3年就会出现重要的抗原变异株,导致人群普遍易感,引起季节性大流行。每年流感季节性流行在全球可导致万-万重症病例,29万至65万人死亡。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除个别地区外,流感疫苗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属于第二类疫苗,实行自愿、自费接种。目前,我国国内批准上市的流感疫苗包括三价灭活流感疫苗(IIV3)和四价灭活流感疫苗(IIV4),其中四价流感疫苗仅有华兰生物和金迪克生物两家获批,年合计批签发量约万瓶,其中华兰生物占比86%。年华兰生物四价流感疫苗收入在10亿元左右。临床上常用的抗流感病毒药物包括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帕拉米韦)、血凝素抑制剂(阿比多尔)和M2离子通道阻滞剂(金刚烷胺、金刚乙胺)三类。

1.2.2艾滋病:性接触成主要传染方式,全球患病人数超万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亦称艾滋病病毒。HIV属于病毒科慢病毒属中的人类慢病毒组,为直径nm~nm的球形颗粒,由核心和包膜两部分组成。核心由衣壳蛋白组成,衣壳内包含两条完全一样的病毒单股正链RNA、核壳蛋白和病毒复制所必需的酶类。HIV与一般的RNA病毒不同,它属于逆转录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RNA经逆转录酶合成双链DNA,整合到宿主DNA上形成终生感染。HIV主要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包括CD4+T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主要表现为CD4+T淋巴细胞数量不断减少,最终导致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引起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发生。从初始感染HIV到终末期主要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艾滋病期,无症状期一般可持续6-8年。

年底全球现存活HIV/AIDS患者万例,当年新增HIV感染者万例。自年首例艾滋病人发现至今,患者人数增长迅速。根据UNAIDS数据,年我国现存活HIV感染患者75.86万例,当年新增13.45万例。HIV感染途径主要有性接触、血液及血制品、母婴传播三种,年新增感染病例中95%是通过性途径感染。根据中国疾控中心报告病例,年我国新增报告艾滋病发病人数7.26万人,同比增长10.42%,近年来报告发病数维持10%左右增速。

艾滋病已经成为一种可以治疗但目前尚难以治愈的慢性疾病,其主流治疗方式为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俗称“鸡尾酒疗法”,年全球有万患者正在接受这种疗法。目前全球共有6大类30多种抗艾滋病药物(包括复合制剂),分别为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蛋白酶抑制剂(PIs)、整合酶抑制剂(INSTIs)、膜融合抑制剂(FIs)及CCR5抑制剂。国内的抗反转录病毒治疗药物有NRTIs、NNRTIs、PIs、INSTIs,以及FIs5大类。目前尚无有效的HIV疫苗出现,原因包括:1)HIV为逆转录病毒,而逆转录酶缺乏校正修复功能,因此HIV的变异频率比较高;2)HIV几乎只能感染人类,缺乏良好的动物模型;3)HIV病毒长期潜伏在宿主细胞中。

1.2.3病毒性肝炎:呈全球化流行趋势,乙肝和丙肝患病人数众多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目前已经被公认的有甲、乙、丙、丁、戊五种肝炎病毒,分别简称HAV、HBV、HCV、HDV、HEV,除乙型肝炎为DNA病毒外,其余均为RNA病毒。其中,以乙肝和丙肝感染人数众多,治疗难度较大。

乙肝:我国HBV感染者超万人,年新发超万人

HBV属嗜肝DNA病毒科,是有包膜的DNA病毒,基因组长约3.2kb,为部分双链环状DNA。其基因组编码HBsAg、HBcAg、HBeAg、病毒聚合酶和HBx蛋白。HBV至少有9种基因型(A型至I型)和1种未定基因型(J型),我国以B型和C型为主,HBV分型有助于预测干扰素疗效。HBV通过肝细胞膜上钠离子-牛磺胆酸-协同转运蛋白(NTCP)作为受体进入肝细胞。HBV不直接杀死肝细胞,病毒引起的免疫应答是导致肝细胞损伤及炎症坏死的主要机制。

HBV呈全球性流行,但不同地区HBV感染流行强度差异大。HBV经母婴、血液和性接触传播。据WHO报道,全球约有2.57亿慢性HBV感染者,其中非洲和西太平洋地区占比68%。全球每年约88.6万人死于HBV感染相关疾病,其中肝硬化占30%,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占45%。我国肝硬化和HCC患者中,由HBV所致分别占比77%和84%。根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年版)》,目前我国一般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5%-6%,慢性HBV感染者约万例,其中慢性乙肝患者万~0万例。年我国新发乙肝感染病例仍高达万人。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HBV感染最有效的方法。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婴幼儿、15周岁以下未免疫人群和高危人群。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为核苷(酸)类似物(NAs)和干扰素-α治疗。

丙肝:长期以来被忽略的隐形杀手,国内感染人数达0万

HCV属于黄病毒科肝炎病毒属,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由约个核苷酸组成。HCV基因易变异,目前可至少分为6个基因型及多个亚型。HCV基因1b和2a型在我国较为常见,其中1b型占比约56.8%。

我国HCV感染者约0万例。HCV主要经由血液传播。急性HCV感染中最高45%可在12周以内自愈,急性丙肝慢性化率为55%~85%。肝硬化和HCC是慢性丙肝患者的主要死因。据WHO估计,年全球有7万人有慢性HCV感染,39.9万人死于HCV感染引起的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我国一般人群HCV感染者约万,如加上高危人群和高发地区的HCV感染者,共计约0万例。根据中国疾控中心数据,年我国HCV感染新发病例约24万人,仍保持低速增长。

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性丙型肝炎疫苗可供使用。慢性HCV感染者的直接抗病毒治疗已经进入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的泛基因型时代。HCV基因组含有一个开放阅读框,编码10余种结构和非结构蛋白(NS2、NS3、NS4A、NS5A和NS5B),NS3、NS4A、NS5A和NS5B是目前DAAs的主要靶点。优先推荐无干扰素的泛基因型方案,其在已知主要基因型和主要基因亚型的HCV感染者中都能达到90%以上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VR)。

1.2.4疱疹病毒感染:人类最常感染的病毒种类之一疱疹病毒(HV)是一组有包膜的双链DNA病毒,已发现有8种可引起人类感染,根据生物学和基因的特性,可分为3个亚型,α、β、γ。α型疱疹病毒包括单纯疱疹病毒(HSV-1、HSV-2)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HSV感染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60%~95%的人一生中至少会感染一次。HSV-1感染部位通常在口腔或口周,而HSV-2常引起生殖器感染,VZV是导致水痘和带状疱疹的原因;β型疱疹病毒包括巨细胞病毒(CMV)、人类疱疹6型和7型(HHV6、HHV7)。CMV在免疫功能不全或低下或者中感染概率高,文献报道CMV在肝移植术后感染类达50%以上;γ型疱疹病毒包括EB病毒和卡波西肉瘤伴随的疱疹病毒。EB病毒感染口腔上皮细胞并大量增殖,与鼻咽癌、儿童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目前抗疱疹病毒药物主要有无环鸟苷类似物、无环核苷类似物和焦磷酸盐类似物三大类,目标靶点均是DNA聚合酶。其中,无环鸟苷类似物和无环核苷类似物均属于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物。目前国内已有水痘减毒活疫苗、重组带状疱疹疫苗上市。

二、抗病毒药物靶点众多,HIV及肝炎市场占据主导

2.1抗病毒药物靶点众多,核苷类似物是最大类别

核苷(酸)类似物(NAs)是最主要的抗病毒药物类别,靶点是病毒聚合酶。NAs可以特异性与病毒聚合酶结合,与天然核苷(酸)底物竞争聚合酶结合位点,从而抑制病毒聚合酶活性,阻止病毒DNA或RNA复制。需要注意的是1)NAs针对的是病毒的聚合酶,因此只对自带聚合酶的病毒有效果;2)长期用药会导致病毒聚合酶发生突变,产生耐药性;3)NAs只抑制病毒聚合酶,并不能破坏已有的病毒DNA,因此一旦停药病情易复发。例外情况是HCV,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在细胞中容易被分解,因此一旦RNA复制被阻止,丙肝就有望被治愈,这也是丙肝治愈率高的原因。

除核苷(酸)类似物外,主要抗病毒药物类别还包括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焦磷酸盐类似物、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血凝素酶抑制剂、M2离子通道阻滞剂以及干扰素等。

2.2抗HIV药物成全球市场增长中坚力量,国内市场以乙肝适应症为主

年全球抗病毒药物市场规模达亿美元。根据GrandViewResearch数据,年全球抗病毒药物市场约亿,年至今的CAGR为8.23%。年之前全球抗病毒药物市场在丙肝领域的推动下保持快速增长,年后增速有所缓和,目前抗HIV药物已经成为保持抗病毒药物整体市场的中坚力量。

年全球Top15抗病毒药物被HIV和丙肝药物垄断。根据新浪医药新闻整理的数据,年全球Top15抗病毒药物合计市场规模亿美元,同比增长3.85%,基本被HIV和丙肝药物垄断。

国内抗病毒药物市场约亿元,抗肝炎病毒药占比近半。根据我们的统计,医院抗病毒药物市场规模约42.63亿元,同比下滑1.24%,对应实际市场规模在亿元左右。从治疗领域来看,抗肝炎病毒药物接近50%,抗HIV药物占比14.3%,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干扰素作为广谱抗病毒药物占比14%。

国内抗病毒药物以乙肝适应症为主,恩替卡韦一枝独秀。国内抗病毒药物用药结构与全球迥然不同,大量全球重磅抗病毒药物在我国上市较晚,且我国以乙肝市场为主导,其中恩替卡韦以18.25亿元的销售额高居第一。医院抗病毒药物Top15中暂时没有抗丙肝病毒药物,我们认为一方面是因为国内乙肝患者人数远高于丙肝,另一方面则是近2-3年上市的丙肝新药仍处在放量初期。

三、主要适应症抗病毒药物分析

3.1乙肝:恩替卡韦稳坐头把交椅,替诺福韦初露锋芒值得

1
查看完整版本: 医药行业专题报告抗病毒药物方兴未艾,仍存